5月17日上午,椒江区海门街道育才社区院子里一片欢声笑语,区残联、海门街道妇联、育才社区、海门街道阳光家园(育才社区工疗站)和42位疾残人一起,共同庆祝全国第28个助残日。
工疗站负责人倪桂勇带领残疾人又是做游戏,又是跳舞,现场热闹非凡。每位残疾人家长做好两个菜,送到社区和大家一起品尝,在做游戏、品百家菜的欢快氛围中,身体残疾带给他们的忧愁或不幸被抛在一旁。
把残疾人请进来让家长们安心去上班
从2008年1月8日成立至今,工疗站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有余。
11年前,时任育才社区主任的倪桂勇在辖区居民家中走访期间,总会不经意间看到一些令人难过的场景。
“丁杰当时只有24岁,患有智力残疾,生活也不能自理,爸妈离婚了,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出去后,就把他一个人关在家里,每天要尿裤子。”
“周雪峰跟丁杰的情况类似,妈妈身体不好,爸爸智力残疾,爸妈一出门也是把她关在家里,她每天把自来水放出来,把衣服搞湿。”
倪桂勇看到社区里有不少患有智力或身体残疾的孩子,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她就想把残疾人接到社区来,由社区照顾,让家长们有更多的时间出去工作赚钱。于是她上门去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孩子送到社区来。
2008年1月8日,育才社区工疗站正式启动,丁杰、周雪峰、居林喜、翁妙法等4位残疾人最先来到工疗站。第一个月政府部门并不知道这件事,残疾人中餐开支也由倪桂勇自己掏腰包,饭由她老公烧,而她老公身体并不好。从第二个月开始,区残联知道这件事后,给予每位残疾人每天4元钱的中餐补贴。
把手工活揽进来让残疾人也可以上班
社区本身有很多工作要做,把残疾人接到社区来谁去照顾他们呢?其实在接进来之前,倪桂勇就想到了要给残疾人找一份手工活做,让他们能坐得住。
于是,她就到处去找能够提供手工活的工厂,近到青年路,远到洪家、路桥,先后找了穿珠子、装502胶水盖子、套美工刀等这些简易的手工活。厂家把料发过来,做好了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上门收一次,按照残疾人所做的重量给他们发工资。
残疾人每周一至周五到社区来上班,上班时间为早上8点到下午5点,由家长负责接送。中饭在社区吃,餐费由残联补贴。2015年开始,中餐补助每人每天提高到8元,标准为四菜一汤。社区食堂招聘的则是社区退休人员,工资相对较低,结合居家养老工作,整合资源,老年人与残疾人共用食堂,共用人员,工资由街道、民政部门补贴。
随着工疗站名气越来越大,工疗站接收的残疾人也随之增多,最多时达到了52人,其中42人经常性在站里。
把爱心献给每个残疾人让他们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6年,倪桂勇退休后,与同是社区退休的郏文雅及小区楼长、企业退休人员徐菊芬等返聘到社区专职管理工疗站里的残疾人,使得工疗站的管理更加精细。
今年起,倪桂勇在工疗站里实施了流动红旗和小组长制,任命表现好的残疾人为小组长,协助工作人员管理;根据每组的表现每月评分,并颁发“好”“较好”“一般”等红、黄、绿三面旗子,获得流动红旗的,发放纪念品的时候可以多发一些。
为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在残联、民政、街道、社区的支持下,倪桂勇经常组织他们搞活动。每个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每年组织一次春游、开展一次体检,父亲节、母亲节、全国助残日、国际助残日等每个节日都组织活动,并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
工疗站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像方远、东港集团、星源贸易等许多爱心企心逢年过节都会来慰问他们。倪桂勇也经常将感恩文化传递给残疾人,她组织残疾人、家长、志愿者一起织围巾送给爱心单位、环卫工人、敬老院的老人们。
42名残疾人绝大多数智力都有残疾,他们的智力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工疗站既是他们上班的地方,也是他们交流、学习、成长的学校。10年来,倪桂勇和同事们用一颗仁爱、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帮助他们成长进步。
咪咪患有智力残疾,2008年进工疗站之前内心比较封闭,不愿意跟陌生人讲话。她第一次来工疗站就喜欢上了这里,她妈妈阮女士说:“在这里,她可以跟健全人一样上班,她感觉很自豪。她特别喜欢来这里,有一次生病了,我让她不要过来,她硬是要来。我原以为她会一直长不大,其实很多东西她都在这里学到了。”
同是残疾人的小周和小盛,经人介绍在工疗站里相识相恋,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丁杰也从随地小便到现在生活能够自理,还会做手工活。
小小的工疗站,见证了42名残疾人由差到好、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更见证42个家庭由忧愁到开心的变化。小小的工疗站也让人们看到,爱不是施舍,也不是怜悯,而是一份平等,一个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地方。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