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台州支行农业银行台州支行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热点聚焦
舌尖上的清明︱为什么台州人把青团叫青餣(ye)?
2018年04月06日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4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薄如烟霭的雨丝,山野上九转的羊肠小道,撑一把素色的伞,行人缓缓,天色淡淡,春风也拂不去的萧瑟。

  这是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踏青、荡秋千、驱香九娘、插柳等一系列风俗,还有许多吃的讲究。

  明前的茶、艾草、春笋、荠菜……都是过了这一时节便大打折扣的美味。舌尖上的清明,回味那些记忆中的味道,与你共寄哀思。

  青团

  在清明的记忆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青团。

  青团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唯独在台州叫青餣。“餣”是古字,普通话读yè,第四声。按照字典的释义,餣是“糕饼或糍粑类食品。”

  青餣之所以叫青餣,除了它的外表是青色的以外,更主要的是它最关键的原材料叫做“青”。

  “青”是一种野菜,有艾青、绵青、花青等不同品种,台州人多用绵青(学名鼠麴草)。

  在我6、7岁的年纪,周边邻舍包括我家住的一水儿都是二层高的石屋。在我上学的必经之路,老妈上街买菜的交通要塞,张阿婆家的屋后墙边,长了一片葱郁的绵青,长着黄色的小花,柔嫩的叶子上有细细的绒毛。

  农村人家之间素来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又是老天爷洒下的种子。老妈那个年纪的女人,下汤圆饺子、包粽子、织毛衣……好坏总是能露一两手的,谁家想吃青餣了,就路过顺手摘两把回去。

  “青”采来后洗净,焯水去苦涩味,捣烂成糊状后,揉进糯米粉中。团胚子做好了,便要加馅了,有咸甜两种。爱甜的一般加豆沙馅,咸的就丰富多彩了,猪肉、虾仁、蘑菇、萝卜丝……喜欢的都可以剁得碎碎的,包进去。包好了再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餣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如此,青餣在台州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在街面上买到青餣,但那多半不是用青做的,而是用煮熟后的青菜汁浸染成的,少了青草特有的清香味儿。

  关于清明节吃青餣的习俗,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年轻人,父亲亡故,靠母亲在家纺纱织布度日。他从小骄横懒惰,还要打骂母亲。但朝廷命令,田地抛荒要被处死,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自家祖田干活。

  直到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在野地里无意中看到母羊给小羊喂奶的情景,幡然醒悟,决心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母亲提着竹篮来送饭时,他主动迎上前去。母亲误以为自己送饭迟了,又要遭儿子打骂,一时想不开,投进水塘自尽。年轻人立刻跳进水塘,但只摸到一块木板。他将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据说牌位就是这样来的。

  为了纪念母亲,他将母亲放饭篮的地方长出的野草绵青采回来,做成苦饼。故事还说,这一天是年轻人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这一天叫做清明。并且每年清明日都带着苦饼到水塘附近的路边祭拜。后世称之为上坟。

  因为糕饼一类的食物古时也叫“餣”,所以后人就把这个年轻人用“青”做的这种饼叫青餣。后来清明上坟吃青餣变成了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螺蛳

  清明,天台还流传这样一句老话:“上坟呒海蛳,生儿乌兹兹。”温岭俚谚则是:“海蛳撒坟头,下代儿孙起高楼。”

  荠菜

  如果野菜也论资排辈,荠菜绝对是上品。荠菜在很多人心中并不仅仅是普通的野菜那样简单,它代表着童年、故乡、旧时光。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无论在田头、野坡、河畔、路旁、屋后、宅前,都有荠菜的踪迹。以荠菜作馅做春饼的习俗,至今还广为流传。如用荠菜与肉馅一起包馄饨、饺子、包子,更是味美可口。

  还有马兰头、春笋等等,在天台,还要吃青饺、饺饼筒、青饼,把青饼压出精致好看的花纹,是许多人孩童时期很欢乐的事情。

  清明多感伤,希望这些小小的食物,能给予你点点的快乐。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徐子渊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