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汁叉烧。资料图片
烤虾。资料图片
伦敦的中国商店和中国餐馆。资料图片
烧排骨。资料图片
美国好市多超市货架上的中国品牌电视机。
中餐西做
为文化走出去提供良方
徐波
前不久到欧洲出差,在两个不同的国家,当地友人不约而同地带我去了据称是时下最火的中餐馆——中式铁板烧。明亮简约的装修基调配以青花瓷等中式元素的装饰,食客们围坐在铁板餐台边上,观看厨师用西餐烹饪手法制作五味调和的中餐。菜是按照开胃菜、副菜、主菜、主食、甜点的程序,一道一道呈现,一位一位分餐。韭菜炒豆芽、红烧大虾、煎炒牛肉粒、粉丝蒸扇贝、炒河粉、拔丝香蕉等都是镇店的星标菜。厨师们拿捏着火候和配料,努力寻求食材与食客的契合。如果是华人食客,厨师会加一道龙井虾仁,若是当地食客,厨师会推荐牛排或咕咾肉。中西交融的饕餮,食客们大饱眼福口福。
据说,这样中餐西做的新派中餐馆颇受当地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虽然价格不菲,大约相当于中档西餐馆的价位,而且需要提前几天才能预约到座位,但据厨师讲,一个餐台在一个就餐时段至少迎来两拨客人。可以说,中餐西做是海外中餐馆在开拓市场和转型升级方面长期探索而获得的成功法宝。中华饮食文化享誉世界,遍布全球各地的中餐馆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探路者和开拓者。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是否可以从“中餐西做”的模式里获取一剂破题良方?
海外的中餐馆,佐餐调料必备“番茄酱”。据说这是中餐厨师迎合外国人口味的诀窍。在“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番茄酱”。例如,常驻比利时的华侨经常建言来这里进行文化推广的中方演出公司,一定要在演出的曲目里加入《蓝精灵之歌》。每当这首曲目响起,不论以何种方式演奏或演唱,都会得到当地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全体起立致敬。这样的“番茄酱”不是小心机,而是对对方文化和习惯的尊重,才有了“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效果。
铁板烧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也不是因中餐而闻名。15、16世纪时,西班牙海员为应对海上生活的枯燥发明了这种烹饪方法,并传播到美洲大陆,直到20世纪初由日裔美国人将这种技术引进日本并加以改良成为名噪一时的日式铁板烧。然而,日式铁板烧非高档原料不做,价格不菲。欧洲的中餐馆借鉴了日式铁板烧的发展经验,以中餐为根基,扩大取材范围,丰富了菜单,增加了口感,降低了身段,把实惠带给当地顾客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周边的日韩与我们文化上同宗同源,在各自“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中多有闪光点,那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例如研究他们为何能够把“茶道”和“端午”在对外传播中打上各自的烙印。
不是简单地为中餐套上西装,而要化蛹成蝶。推陈出新、挑战味蕾是餐饮业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从西餐中获取灵感和经验,是近年来中国餐饮业的主要创新手段。我们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所做的调整、适应、转型、再造,也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创新反过来会反哺国内的市场和行业。粗浅的“中式内核、西式外壳”势必遭遇“水土不服”,必须经历深刻的改变,方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实现内外双赢。
累积中餐西做这样的小流,终会汇集成容纳百川的江海,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每逢佳节倍思亲
糖醋排骨家的味道
张武
出国求学多年,渐渐习惯在外度过各种佳节,却习惯不了没有家乡菜的节日宴。记得以前在家过节,一张黑亮的大圆桌,横在本不宽敞的饭厅。父亲母亲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其他长辈在客厅叙话,几个孩子则时不时抓一颗糖塞在嘴里,等着开饭。
父亲很会做饭,一般的家常小菜,试吃一下,就能做得很好。糖醋排骨,便是在他朋友家试吃“偷学”而来。鲜嫩的小排炸得酥酥的,浸入浓浓的糖醋汤汁,收在盘里,一段段趁热咬下,味道甜中带酸,肉质外焦里嫩。既有嚼劲,又不油腻,算得上全家人的最爱。
留学在外,熟识的中国同学有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聚到一起,这道糖醋排骨也成为大家大快朵颐的美味。合适的食材和调味品需要在中国城才能买到。再精心选取一小段一小段的排骨,还有镇江香醋、郫县豆瓣、老干妈,以及花椒、八角、干辣椒,在异国他乡找到这些,莫不令人欣喜。回到宿舍,大家蒸炸煮炒,各显身手,变出几道精致小菜,无所谓何种菜式,哪方菜系,都能品出家的味道。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东北的,西南的,带着家乡气息的普通话,天南海北地畅谈,还不停地咀嚼着佳肴,再走上几杯酒水,道几句贺词,祝愿祖国,祝愿自己,期待未来的美好。
中国品牌形象更丰满
本报驻美国记者张朋辉
记者刚到美国赴任时,就发现公寓附近的好市多超市竟然有青岛啤酒。不同于“大中华”“好运来”等美国华侨华人常常光顾的超市,好市多的顾客群体为美国普通中产阶层。据称好市多选购商品种类秉承“少而精”的原则,上架的都是顾客喜欢、质量有保证的牌子。青岛啤酒能在强手如林的美国市场走进主流超市,从一个侧面显示美国民众对这一品牌的认可。
其实,不仅仅是青岛啤酒,中国品牌现在越来越多走进美国人的生活,好市多还销售TCL的电视机,同TCL同台竞争的是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记者注意到,TCL已经全面进入美国市场,沃尔玛、塔吉特(Target)等美国超市都有TCL产品销售。而在美国最大的电器连锁商店百思买,联想电脑、中兴和华为手机等也受到顾客欢迎。
中国科技品牌的崛起引起美国科技界和商界的高度关注,《连线》杂志在去年将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作为封面人物,这期杂志封面文章的大标题就是《是时候模仿中国了》。文章说,小米公司的目标不是销售手机,而是围绕手机打造整个生态系统。
《纽约时报》称腾讯微信为超级应用程序,并专门拍摄视频介绍微信的功能。该报评论称,微信这样的应用程序可能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记者在美国华盛顿州采访时偶然经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加油站,加油站旁边小店的老板说,他通过阿里巴巴网上订购产自中国的手机壳,非常方便。
除了进入美国市场,一些品牌还赢得了市场主导地位。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商用市场占有率领先,成为中国新型创新品牌的又一典型代表。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超越了“物美价廉”的呆板印象,给人带来更多创新的感受。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居民大卫告诉记者,自己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很多中国品牌的科技产品能够同国际一线品牌相媲美。
此外,“老干妈”“小肥羊”“海底捞”这些中国人喜欢的品牌也越来越为外国友人熟知,逐渐走出华人华侨的“圈子”,迎来更多其他族裔的消费者。而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也对中国品牌进入美国市场大有裨益。今年5月,记者赴印第安纳州采访,在机场同其他乘客聊起该州中国投资的企业,多名乘客能够叫出“南山”的名字。中国南山集团在该州投资建厂,拉近了当地民众同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的距离。
不久前,记者的一位美国朋友专门询问从哪里可以买到中国品牌的化妆品,原来她发现中国姑娘皮肤好,认为有中国化妆品的功劳,想尝试一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随着中国面孔越来越多地在美国出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也开始产生“外溢”效应,助力中国品牌进入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小到一包榨菜,大到电视机、工程机械,中国品牌形象更加丰满。
中国品牌成长还有很大空间。美国是一个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这个后来者仍然有不少偏见,美国民众熟知的中国品牌还不多。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提高,品牌意识增加,品牌建设完善,中国品牌将打动更多美国民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