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7月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赵星)有个村,它是台州市黄岩区唯一的全国文明村,镇里首个农民联建房立改套项目试点,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超过3000万元,邻里关系和谐,几乎没有矛盾纠纷,文化活动月月上演......它就是黄岩宁溪镇的桥亭居。
从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到令人羡慕的先进村,桥亭的村民们享受着村庄发展带来的成果,幸福感逐渐增强。
大家说,有个好的党员队伍,好的村两班子,是桥亭的福气。
密码一:全国文明村的干部“禅让制”
12届村级换届选举,届届村两委班子都是一次性高票当选,从未发生任何激烈竞选现象,而且全部是党员,甚至大部分都是交叉任职,既是村委又是支委,对于一个拥有900多人的大村来说,实在不易。
桥亭居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建伟说,桥亭有自己的“秘方”。
王建伟说的秘方就是桥亭居村干部的“禅让制”。
桥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当干部就得为民谋实事,干不了事、干不好事的就不要来选干部;村干部到了60岁,便应该主动让贤。
今年74岁的梁思海和69岁的王天波都是桥亭连续二十多年高票当选的村干部,是让桥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好搭档,也是开启桥亭村干部“禅让制”的老干部。
“到了60岁,感觉办群众的事精力不够了,怕麻烦了,就该退了。”村民们劝两人再干一届,可梁思海和王天波总觉得有更适合村子发展的人在,就不能霸占着位子。不仅主动退,还注重在项目建设中培养一批能力好、口碑好的党员干部。
2007年,梁思海卸下副书记、村长,党员陈华中接过“接力棒”;2010年,王天波卸下书记,党员王建伟高票当选桥亭居新书记。
“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这是在桥亭居党支部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桥亭推行干部“禅让制”的动力所在。
不仅如此,桥亭从90年代便开始实行联章联签制度,一张票据4个人签,每季一公示,彻底堵住了腐败的口子,也换来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将参选动机不纯的人拒之门外。
如今,桥亭的干部“禅让制”已经持续了十多年,选什么样的人当干部?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干部?在桥亭的村民和村干部心中,形成了共识。
密码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80多岁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每天义务端茶送饭、把屎把尿,还得清洗被褥,这样的事谁能受的了?可党员陈慧萍就干了一年多,事无巨细,样样操心,一直到送老人离开。“就是自己的女儿,也没这么细心。”说起陈慧萍,村民们都是佩服的。
陈慧萍照顾的老人叫王德再,是村里的五保户。
“我是代表桥亭的党员队伍,只是空闲的时间多了点,照顾的次数多了点。”陈慧萍说,在桥亭,碰到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户,党员们就一起捐钱捐物,轮流照顾,把老人照顾的妥妥当当、干干净净。王德再是党员们照顾并帮忙送终的第四个老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过去的34年里,大到村庄建设,小到调解邻里纠纷,缺钱时带头捐款,缺人时带头上工......桥亭的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党员服务群众的承诺。
党员王天波和陈慧萍共同租用村里土地经营着一家水泥预制厂,每年可盈利30余万。去年,镇里启动美丽公路建设,决定将这块土地改造成文化公园。他俩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水泥预制厂搬了,光重建厂子就花了近50万,可愣是没一句多话。
桥亭是省级文化村,作铜锣队、舞狮队、排舞队、演唱队......村里大大小小的文艺队伍就有12支,凡是遇到重大节目,村民总是自发出演,从来不谈一分钱。
“党员就得肯吃亏。”桥亭的党员们的理解既来自传统家风家训的熏陶,更来自党支部学习的潜移默化的教育。2015年,区里提出每个月15日为党组织固定活动日,同样是固定活动日,桥亭却提前了16年,每月一次,全村党员集中学习,从未间断。
如今,好党员的故事每天都在桥亭温馨上演。老党员王力行五十年如一日,每天利用清晨或晚上义务打扫街道,帮村民修理农具,被誉为“山里的活雷锋”。党员王文斌是村里的电力“110”,村里哪里出现用电故障了,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到达帮村民解决。
密码三:由“软实力”转化的“硬实力”
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有了旗帜和堡垒,桥亭就有了主心骨。
回到34年前,桥亭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的穷山村,梁思海同村两委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5万,连同村里卖猪棚的4万,作为启动资金,发动村民建起了桥亭第一幢村集体用房,一排10间的二层小屋给村里带来了第一笔1万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建房收租金,可闲置的土地就这么多。“我们改造旧村,修通村大路。”在桥亭的村民的眼里,村两班子做出的这项决定,对桥亭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可在旧村改造之初,因为涉及面广,利益牵扯多,村民意见不一。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员们率先行动,家家户户动员,村长梁思海更是承诺全村大部分村民住上新房后再安排自己的宅基地。这样,没过几天,村里同意拆迁改造的群众就超过了90%。
1992年,桥亭开始旧村改造,原先2米的道路变成了20米的康庄大道,村民按照规划在道路两侧建房,剩下的村留地则建成产业用房出租,实现借鸡生蛋,壮大村集体经济。
1994年,村民们基本人人住上新房,还领到了360元的分红,桥亭一举成为当时区里的样板村。可梁思海和王天波却一直等到2000年才住上了新房,还是在桥亭的边角旮旯。为此,家里人没少抱怨。
梁思海的儿子梁晓军经营着一家企业。放着当初一万多一亩的地不卖,让自己的儿子租用厂房进行生产,现在每年租金就是22万,而且受场地限制难以扩大生产,对于父亲的做法,梁晓军实在无法理解。
“我们当一天村干部,就要为村里多做一点事,多操一份心。”梁思海总有自己的理由。现任书记王建伟告诉我们,一直到今天,桥亭的村两班子都有一个底线,除了政府用地,桥亭的村集体用地一律不许卖,“只有生产资料留着,滚动发展,村民们才能享受到源源不断的福利。”
整洁平坦的马路、时尚有序的住宅、功能齐全的公园、淳朴和谐的村风,村集体产业用房超过200间,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30万元,村民每年的分红就超过800元,到达退休年龄的村民基本上每月都能领到1500多元的退休工资……如今,一幅绚烂的蓝图在桥亭的村民眼前
变成现实。王建伟说,现在村里还建起了全镇首个农民联建房立改套项目,明年6月就可以分房到户。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