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现身我国互联网。该游戏通过社交群,利用青少年追求刺激的心理,诱导叛逆、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50天内完成各种各样的自残任务,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诱导青少年参与者自杀,已经蔓延全国十余个省市!
警惕!俄罗斯“蓝鲸”死亡游戏已在浙江现身!
昨天温州网警已紧急发布多个关于“蓝鲸”游戏的信息,并称警方已接到多个涉及蓝鲸死亡游戏的QQ群举报,已经进行了处置。乐清有名未成年人出于好玩和好奇,在组建的QQ群里发布了50条“死亡任务”,幸亏警方及时介入,未造成人员伤亡。温州相关媒体对三所学校的部分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孩子听说过“蓝鲸游戏”这个名词。网络危险已经潜伏在懵懂的孩子身边。台州警方暂时未发现“蓝鲸”死亡游戏蔓延。
这款被称为“蓝鲸”游戏的死亡游戏源起于俄罗斯。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俄罗斯境内发生了130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其中至少有80人的死和“蓝鲸”游戏有关。
俄罗斯15岁女孩尤利娅一步一步按提示走向了终结——自杀。尤利娅的蹊跷死亡引发了网络恐慌,她从一座工业园区的公寓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她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留下“结束”的字样,并配上了一张蓝鲸的图片。
这种邪教死亡游戏的50项挑战任务中,有一项是每天4点20分起床。在我国社交网络上,也出现了类似于“4:20叫醒我”的群。
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一旦加入“蓝鲸”游戏,他们的个人信息就会被获取,组织者就可能以此要挟,直至参加者生命终结。
这种游戏提出任务十分恐怖:
用小刀在手臂上画蓝鲸早上四点二十起床……第五十个任务,就是自杀。
成年人看来,这种任务或许是荒谬的,但对未成年人却未必如此。
根据相关心理专家的分析,要求受害者每天四点二十起床完成任务,可以让受害者产生幻觉,意识模糊,自制力差,更容易接受“监护人”的摆布,同时也能增加孩子的厌世情绪。
在五十天内,“监护人”先发布一些危害不大但有很强仪式感的任务,受害者容易放松警惕,逐步产生依赖。
不断潜移默化中,受害者的自残行为会逐步加深,并产生死亡是对活着痛苦一种解脱的感觉,最终做出自杀的行为。
在中国,“蓝鲸游戏”往往通过QQ群来传播,关键词是这些:
“蓝鲸”游戏、蓝鲸死亡游戏、蓝鲸挑战、“4点20分叫醒我”。
由于学生群体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影响,家长及老师要对孩子的异常言行保持警惕,及时制止悲剧发生,如果发现,要及时报警。
【浙江新闻+】
青少年为何沉迷死亡游戏?
记者发现,“蓝鲸死亡游戏”的群成员中56%是90后,另一个名为“4:20叫我起床”QQ群成员中有40%是00后。俄罗斯赌博者喜欢玩左轮手枪游戏,赌的是5/6的存活率,而参与“蓝鲸死亡游戏”的人往往被人利用各种黑暗的环境里被摧毁生活信念,最终在组织者的诱导下选择自杀,“蓝鲸死亡游戏”具有更大的威胁性。
对于这种“亡命”游戏,青少年为什么不仅不反抗,反而趋之若鹜呢?其背后深层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在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王晓华看来,“90后认为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身体我做主。现在的孩子既没有正确的生死观,又遭遇太少的挫折。”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者、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一天认为,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对好多事情有了解,又不是很清楚;对一切充满好奇,却不敢表露自己;喜欢被人关注,但又不喜欢讨好别人,自尊心强,又不太容易宽容别人与自己。
“比较爱走极端的青少年,容易成为蓝鲸游戏的对象。”陈一天表示,参与蓝鲸游戏的青少年大多会有一种特别的心里,即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渴望得到关注的。特别是在一群人中间,当他发出按游戏指令完成的照片时,各种参与者的肯定与支持类的回应,会使他产生归属感,甚至很享受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过程。
对于蓝鲸游戏影响青少年的原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方婷认为,人的心理中会存在有关注负面信息的特点,更关注恶性事件,投射到自己身上就更消极。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青少年的经验不足,迫切地要求生活独立,产生各种各样的强烈需求,青年的情绪有明显的两极性、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现在的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元化,他们更自主化、个体化,对于亲情、传统和生命的重视度降低了,更容易尝试新鲜事物。其中部分个性张扬的群体不畏惧死亡,同时也更渴望别人来关注自己,甚至以痛苦和自残等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三是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对自己愿望及行动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没有成家立业,不像成人一样有家庭的体会、责任和义务。
有专家表示,青少年沉迷此类游戏,一方面是他们精神空虚、缺乏奋斗目标,心智不成熟;另一方面,游戏自身的邪恶本质,才是悲剧的根源。游戏通过剥夺游戏参与者的睡眠(如要求凌晨4点20分起床),看一整天的恐怖电影,持续增加参与者的负面情绪,摧毁参与者生活的信念。并且以裸照威胁参与者不得“退出”,诱导参与者通过自残来寻求“解脱”。他们通过有计划的诱导来操控“玩家”的心智,这与邪教的“洗脑”十分相似。
如何解救沉迷自杀游戏无法自拔的青少年?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吴鹏飞认为,游戏是儿童生活成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游戏的形式与内容要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但是,中国的游戏与电影电视一样没有分级制度,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尽快建立影视、游戏分级制度,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宣传消极、厌世、甚至死亡的不良信息。就防范而言,无论是游戏开发者,还是运营者,或者其他媒介,只要明知是死亡游戏,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损害,均应该承担道德,法律上的责任。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几乎和性一样,人们往往避而不谈,讳莫如深。“现在,我们的教育中缺少这样人性关爱的理念,希望在公民教育部加强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正面引导儿童正确看待死亡,教育他们从小热爱生命。”吴鹏飞补充道。
方婷说,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的发展、社会经验的积累,青少年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化,从生理、心理上趋向全面成熟。目前需要政府、学校、家庭都重视这种现象,让青少年们从更小的时候就学会会关心别人,而不是更关注自己。重要的是一定要给予他们挫折教育,并从机制上加强义工建设。
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黄小忠认为,从根源上来看,要更多关注自杀者群体,及早发现并帮助他们,如国际上提出的为自杀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在他们身边围绕一些“暖男”“暖女”,避免自杀者扎堆。这些“暖男暖女”志愿者们可以组织“海豚自爱计划”,持续对厌世者进行帮扶,输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帮助这些人重拾信念和希望,让他们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
原标题:警惕“4:20叫醒我”!“蓝鲸”游戏诱导青少年自杀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