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清音漫道金竹岭 看山乡巨变新景象
2017年04月25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周天勇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4月25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周天勇)下岸水库上游,群山深处有条金竹岭,岭上依然保留着一条通往山顶古寺的石级山道。世代以来,无数脚步曾在这条山道上来回奔走,道上的踏石已被千万人的鞋底磨得油亮。古时候,永嘉来的、缙云来的、从本地出去的,必经此路,此处向来是三地要冲。骑坐在金竹岭山冈上的清音寺,平日清淡幽静,到那重要节日,四方来朝,金竹岭上人山人海。寺里供奉陈十四娘娘,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陈十四娘娘的供享之日,寺里必开庙会。那时清音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戏连台,狮龙共舞,跳跳马、叠罗汉、三十六行等民俗表演悉数登场。四乡八村的善男信女全都云集此地,共庆本乡最为盛大的节日。

  守寺人老孙说,别看现在空荡荡,那时怕连立锥之地都难找。

  清音寺的山门开在侧面,寺殿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前后两院略小,中院宽阔。与仙居乡间许多寺庙一样,寺中仙佛共奉,糅合进了释道两界信仰。除了陈十四娘娘,大殿里还供着西方三圣和七仙女。意外的是,七仙女的塑像只有六尊。老孙说,第七个下凡嫁给董永了啊,所以被剥夺了仙籍。这一点拨,茅塞顿开。

  前院有一棵几抱粗的古樟树,大概是寺中最老之物了。清音寺始建于明初,与许多寺观一样,历经劫难,命运多舛,建了毁,毁了再建,浮沉更替。文革年间更是遭受灭顶之灾,房屋、佛像尽毁,只剩寺基,寺庙成了放牧牛羊的所在。据说当时造反派搜出藏在栋梁斗方里的经卷,付之一炬,化为灰烬。罪孽啊。

  但是,清音寺的几兴几衰,反而令它的信众更坚信陈十四娘娘的无边法力。世间事,看长远,本就不以一时荣辱论成败。在陈十四娘娘眼皮底下,金竹岭脚迎来了它的太平盛世。

  金竹岭下,麻车坑河边的村庄就叫金竹岭脚村。从县城驱车至此,需耗时一个多小时,同样的时间,椒江也能抵达了。金竹岭地处仙居西隅,再往上直通“仙居西藏”安岭乡。这一带自古以来穷山恶水,崖高谷深,行路难如蜀道。当年红军曾经驻扎金竹岭打游击,就因此地是三不管地带,那时交通越是不便,越是武装斗争的好地方。

  金竹岭脚是吕氏家族的聚居地。说起祖先,村里的老人们来了兴致,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吕氏祖宗出自姜姓,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从此改姓为吕。吕氏先人最著名的当属姜子牙。渭水之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那个人尽皆知的姜太公。姜太公又名吕尚,他的画像高挂在金竹岭脚祠堂的始祖位上。一位凑趣的大爷说,吕氏还出过一位千古帝王。谁呢?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亏他研究过历史,史书记载得清楚,秦始皇的母亲是宰相吕不韦的小妾,送进宫时已怀孕,所以,秦始皇应该是吕氏子孙无疑。吕氏本族先祖落户金竹岭脚,纯属偶然。大约四百年前,家住附近半坑村的吕祖打猎经过金竹岭,发现此地风水不错,宜于生息,于是决定定居下来。繁衍到今天,金竹岭脚吕氏已经历十五代。

  吕氏祖先大概不曾想到,当年筚路蓝缕开创的小山村,如今彻底改头换面了。

  新农村建设不容易,限于经济条件,偏僻山乡里搞新农村建设尤其不容易。金竹岭脚是溪港乡新农村建设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支书吕金玉说,当年村里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其实并没底气,幸好得到贵人相助。他说,金竹岭脚的全新蜕变,不能忘了一个人,市里派来的驻村干部张新建。

  张新建先后担任农村指导员和村里的第一书记,长驻在金竹岭脚,一门心思扑在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上。在他的努力下,金竹岭脚争取到了上千万元补助资金,备足了“粮草”。张新建的奉献,金竹岭脚人看在眼里。因此后来张新建工作调离时,村民一再上书挽留,上演了一出“三离三留”的佳话。村民恳切上书三次,张新建也留了三次,直到把金竹岭脚的新村建设一步步从蓝图变成现实。

  一场新时代的革命在金竹岭发生了。麻车坑两岸,架起了平坦的桥梁,一建就是两座,上游建成木廊桥,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可供小憩闲坐。溪岸的石栏上雕刻着一幅幅传说故事和唐诗宋词,路灯、绿化配套齐全。昔日低矮破败的泥墙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白墙灰瓦的联排别墅,秩序井然。金竹岭脚的农家新貌,成了山乡里最靓丽的风景。新村建成后,观者如云,他们慕名而来,来此参观,考察,取经,游览。一位上海老板提出了金竹岭脚人从来不敢想的主意,他要来这个山村投资开民宿。他看上了金竹岭脚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金竹岭脚人淳朴敦厚。我承认,对村干部,我内心深处预设着不可告人的偏见。但见到村支书吕金玉后,令我暗叫惭愧。吕金玉身材瘦小,没有啤酒肚,谈吐谦和。虽然村里干成了大事,却不见他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他甚至有些腼腆,为自己的名字略显女性化感到不安。实际上这不必奇怪,仙居西乡山里人的厚道是出了名的,他们的乡音,透着浓浓的亲切感。走在石磨盘砌成的台阶上,老吕详细解释材料采购的来龙去脉,好像我们是来查账似的。他说,这些古朴、匀称的旧石磨来自山东某地,每块价格八十元。老实说,这真是一个良心价。

  村中处处可以看到,金竹岭脚人不忘本,他们有意无意中表达着留住乡愁的意愿。宗祠原样修复,古戏台、石柱石础、木头构件均尽量保持原貌。村头高台上,保护着一棵枝柯横斜的古松,老远就能看到。没有一两棵古树,村庄总是缺一点味道。麻车坑里,一架巨大的水车轮昼夜不息转动着。劳动人民的水利智慧,如今变成了一道景观。尽管如此,这架水力巨轮依然多多少少传承着一脉历史的香火。

  如果说,长流的麻车坑边今日正演绎着山乡巨变的新景象,那么,我在村口仿古马头墙地标上找到了它的源头。白粉墙上,写着仙居乡间人人熟知的农谚:“山头人三件宝:孟菜当肚饱、乌糯当早稻、青栎柴株当棉袄”

  长路漫漫,所有仙居人都靠这三件宝走到了今天。除此之外,那岭上古道,那古寺清音,那慈悲教化,同样持续支撑着金竹岭脚人。

原标题:

标签: 清音 竹岭 景象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