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老祖宗一句话 这件事他们一做就是上千年
2017年03月31日 来源: 台州晚报
先贤顾欢是天台最早的文化启蒙者,也是开台州教育先河之人因一句祖训,天台周氏族人每年清明节前十天都要来祭拜先贤。

  近日,在天台县坦头镇欢岙片百丘村的一处坟墓前,百余人聚集在此,一同祭拜一位先人。

  看到这样别开生面的场面,你一定有所疑问,是什么样的大家族,人丁如此兴旺,有这么多的后人前来祭祖呢?

  其实,这些人祭拜的并非是祖上的某位先人,而是一位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的先贤顾欢。那么,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结,能让这么多人对这位先贤如此牵肠挂肚呢?

  百余人同祭拜

  3月25日上午,在天台县坦头镇欢岙片百丘村,几位周氏族人带来了酒菜、果品、猪头等祭品来到顾欢墓前。他们用镰刀割掉墓前的杂草,有人甚至直接徒手清理着。

  待墓前清理干净后,他们先用棕榈叶铺垫在墓前,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祭品摆放在棕榈叶上。一切准备就绪后,作为目前辈分最高的周氏族人代表,周传林拿着封印好的红纸,开始宣读祭文。

  虽然祭祀现场并非恢弘壮观,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歌舞助兴,但是墓前的一大片空地上却聚满了百余位前来祭拜的人。他们跪在墓前,双眼紧闭,双手合十,祭祀现场没有半点声响,静得能听见山间的鸟鸣声。

  据了解,顾欢祭拜仪式是由当地周氏族人自发组织的,每年清明节前10天,他们便提前准备好各类祭品,并举家上山去祭拜顾欢。这样的祭拜仪式他们已经坚持了上千年。近年来,除了周氏后代,还有许多敬仰顾欢的社会各界人士前去祭拜。

  一句祖训系渊源

  是怎样一种情结,让这么多人对这位先贤如此牵肠挂肚呢?

  对于欢岙人来说,顾欢相当于他们的“恩人”。来自浙江盐官(今海宁)的顾欢,据南齐书《顾欢传》记载,顾欢(420—483)字景怡,一字玄平,在晚年时期归隐于欢岙,并创办了“顾欢读书堂”,开馆讲授儒家经传,使当地贫民的孩子都能接受启蒙教化。20年开馆授学,受业者常近百人,当地后人奉他为天台最早的文化启蒙者,以及开台州教育先河之人。

  而欢岙这个名称,也是因顾欢而得名。欢岙在历史上是一个乡,有大大小小108个村庄。另外,当地的一些山水地名,如顾儒岭、欢溪等,都由他而来。

  又是怎样一种渊源,让周氏族人如此重视这一祭拜仪式呢?说到底,还是因一句祖训,因一份敬仰。要说起这段故事,还得追溯到千年以前。

  记者从顾欢文化研究爱好者天台人卢益明处了解到,周氏祖上与顾欢深有交往,子孙中多有顾欢学生。

  “在顾欢去世500年后,一个来自浙江东阳的周姓人仰慕他的为人,毅然举家迁到欢岙(当时欢岙又称欢谷),这个人就是荣八公,是欢谷的周氏鼻祖。”卢益明告诉记者,出于仰慕之情,荣八公不顾年老之身,毅然随赴任天台的曾孙同去,并深爱上欢谷的山川风俗,于是便决定把家安在顾欢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下周村。

  卢益明说,由于这位周氏鼻祖对顾欢十分敬重,特意立下遗训,要求后代子孙到清明之日,要先到顾欢坟茔祭拜后,才能到自己周氏祖宗坟头上坟。“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每年清明节,下周、大房(西翁)、竹园三个村的周氏轮流给顾欢上坟,这也是天台山和合文化中宗族和合的一个体现。”

  传统文化将被传承并发扬

  虽然顾欢之情已隔千年之久,但周氏族人仍将祭拜之事挂念在心头。清明节“先祭顾欢、后祭祖先”,已经从一句祖训,变成欢岙人的自发行为了。

  而顾欢与欢岙之间的渊源,如今也已成为了一种众所奉承的传统文化,许多人把它称为“顾欢文化”。

  “我们在祭祀顾欢的同时,引发基层民众重新重视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坦头镇宣传委员王绍沪说,在党中央倡导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坦头镇党委政府将以此为载体,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诵经活动、成人礼等,让广大群众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加强文化自信。“另外,我们也会进行清明相关森林防火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注意用火安全。”

原标题:

标签: 他们 祖宗 千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