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来瞅瞅︱从一个小橘子看一座老宅的蜕变!
2016年11月20日 来源: 通讯员 张光剑 郑 剑

  “喜明,等下等下,让大家吃了橘子再走!”家住蒋宅里20号的郑阿婆抱着橘子追出来,硬是一个一个分给前来采访的记者、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这是发生在11月10日上午一个生动的镜头。从原先硬着头皮被骂到现在被追着送橘子称赞,这一翻天覆地的转变,源于小南门社区党员“不忘初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出的是小南门社区党组织基层堡垒作用的发挥。

  用力,让环境更加整洁

  时间推回到2015年5月。当街道主要领导和社区总支书记双脚踏进蒋宅里那道高门槛时,当即就被这深深庭院所折服。然而,庭院内脏乱差的现状更让人头疼。面对繁重的整治任务,街道和社区的决定是高度一致的,坚决清理整治。

  说干就干。借着“多城同创”的东风,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到蒋宅里来义务劳动。柯顺福是小南门社区的一名党员干部,自从开展“多城同创”以来,老柯被划为蒋宅里这个网格的网格长。刚开始,老柯每天来三趟,一呆就是三个小时。起先,居民不理解,总觉得这么破旧的地方整不出什么名堂来,都不愿意参与。当自己门口的杂物被清理时,甚至有的还冷言冷语进行嘲讽。老柯和几位党员顶着压力,硬着头皮清理门堂垃圾、整理门前杂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居民眼中的不可能。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蒋宅里也悄然发生变化,居民的思想也开始转变,在家没事也会参与到老柯的队伍中来,一起搬杂物,运垃圾。

  让老柯头疼的是后院的水池。由于多年未清理,池里池水浑浊,满是淤泥。要清理干净,工作量太大,而机械又进不来。社区书记王喜明知道情况后,立即调配人员,各网格的党员干部纷纷前去支援。一担担污泥,通过干部和居民的肩膀被运了出来。

  在弄干净整齐的基础上,社区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将蒋宅里的历史文化挖掘作为社区“多城同创”的亮点工作来抓。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用心,让设施更加安全

  经过一系列的整治行动,蒋宅里面貌焕然一新,古宅里的文物一一呈现出来,清朝的谷仓、水车、风车等农耕物品应有尽有。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古宅里的住户自己制作一些保护牌,上面还写着责任人,挂在这些古建筑上,自发保护这些文物。

  在一古窗棂上挂着一个蓝色牌子,上面写着:编号013,此窗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约有280年。监护人:郑爱珍。窗子精工细作,雕刻着各种图案,花、动物栩栩如生。

  在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同时,社区统一安装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对蒋宅里房屋内的电线进行了套管。

  “我们在选择套管材质的时候花了很多心思,后来直接去厂家要求定做。虽然价格高了不少,但效果很好!”社区党员干部郑爱珍介绍说,“我自己也住在蒋宅里,现在觉得安全多了。”原来,套管的颜色都是按照房屋的色调进行定制,这样就比较统一协调。

  “保存了古建筑,就保住了社区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花钱从不吝啬。”社区总支书记王喜明说。

  与此同时,社区还花了十几万元,在蒋宅里周边安装了摄像监控。下阶段还将进行天然气管道改造,逐一解决古宅的安全隐患。

  用爱,让内涵更加丰盈

  2016年2月1日上午,古宅蒋宅里年味浓浓,挂起彩带、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捣麻糍、写春联、磨豆腐、看戏……男女老少,人来人往,一片欢腾景象。南峰街道小南门社区蒋宅里首届“古城往事”民俗文化体验活动隆重举行。

  “今天是农历小过年,我们通过民俗活动庆祝新春,让大家聚一聚,热闹热闹。”王喜明开心地介绍,随着现代生活的逐渐进步,年轻一代村民对传统生活认识越来越少,希望通过该民俗体验活动,让村民们重温传统民俗。

  捣麻糍的地方欢声笑语不断,大家排着队边看边等着尝鲜。一笼雪白的糯米倒在石臼里,67岁的陈金水高高举起15斤的石锤一下一下地舂,另一人不停地蘸水翻动饭团,滚烫的几十斤重的大饭团在石臼里翻来覆去。“我早上6点半过来,已经捣了8蒸笼糯米,估计还有10蒸笼。”陈金水告诉记者。敲打之间,渐渐地,原本还是颗粒状的饭团变得愈来愈有韧性,变成米泥。麻糍出炉了,左邻右舍马上过来揪下一块解解馋。陈女士一边吃一边开心地说:“手工捣起来的麻糍甜津津,味道好,有香头。”

  82岁的李金娥老人眉开眼笑地说:“我住在这里56年了,好多年没这么热闹啦,这活动好!”

  经过一年多的整改,蒋宅里重新焕发了活力,成为仙居县城内保存最为完整、存量最大、内涵深厚的农耕古民居。该宅院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为2个“三台九门堂”,雕梁画栋,青砖黑瓦。据初步考证,蒋宅里历史上主要是张氏、蒋氏、王氏三大氏族聚居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此同时,街道、社区还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将在蒋宅里设立摄影家协会、书法协会创作基地。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蒋宅里不仅是现代人体验绿色休闲慢生活的佳境,更应是承载仙乡慈孝文化、非遗保护、民俗传承的一方沃土!

  一个橘子虽轻,但郑阿婆赋予它的分量却是沉甸甸的。它折射出的是基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事谋发展的本色、干部群众的鱼水深情。这个橘子,无疑就是一面“镜子”,要求党员干部时刻以言行带动身边的群众,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继续前行、再立新功。

原标题: 来瞅瞅︱从一个小橘子看一座老宅的蜕变!

标签: 社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