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航天餐盘。
自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后,两名航天员便驻留在太空开始进行一系列任务。
据了解,此次航天员的在轨工作时间是33天,这也是我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在这期间,航天员们安全、舒适地吃饭喝水,是他们圆满完成各项航天科技任务的重要保障。有一件“台州制造”正是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物质保障——航天餐盘。
记者了解到,天宫二号里的唯一一个航天餐盘是由位于路桥的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013年9月,该公司与北京卫星制造厂签订航天餐盘制造合同。随着神舟十一号升空,这是该企业产品第六次登上太空。
台州企业,接轨航天领域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宇航员的饮食行为就变得异常复杂且奇妙。
一般来讲,太空舱里的各种食物、餐具都是固定好的。航天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用剪子把食物的外包装剪开一个小口,再用叉子和勺子往嘴里送。因此,早期的宇航员进食只需要从食品柜拿出食物就可以开动了。
而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员从地面带去的食物也跟着丰富起来,如带汁的火鸡、红烧牛肉、藕带等。航天员可以在太空舱里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品,让它们呈现出和地面上一致的口感。
为了不让失重环境里的各类食品和餐具,在加热、移动、用餐时漂浮起来,就需要一个特殊的航天餐盘来盛装。
“神舟五号升空前,中国航天员中心要找一家能制造这种航天餐盘的企业。当时,他们获知我们公司与解放军总参工程兵二所有协作项目,同时具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能力。对方要求既会做模具也能做塑料制品,我们刚好符合这些要求。经推荐,公司就跟中国航天员中心对接上了,随后与北京卫星制造厂对接。”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旭日说。
一代航天餐盘共服务了3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杨利伟、费俊龙他们用的就是这个产品。
无微不至,为了看不见的舒适
10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路桥区新桥镇的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
放在记者面前的太空餐盘粗看跟平常用的餐盘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盘子很轻,厚度约为2厘米,盘底还有4个凸起的横条。
蒋旭日说,这是第二代航天餐盘,于2010年开始研发,并于2014年被列入台州市科技局工业类重点项目。“神舟八号、十号和十一号的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她们用的都是第二代餐盘,王亚平还手持餐盘演示过粽叶失重。”
蒋旭日介绍,第二代航天餐盘的关键技术有两点,第一点是餐盘中磁性材料的设置。航天员用餐时,餐匙、餐叉、安全剪刀都得吸附在餐盘上,不至于飘浮起来,盘底的4个凸起横条就是尼龙磁条。“这些磁条的磁力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了会消耗航天员体力,小了餐具会飘起来,所以要经过反复实验。”
第二点是减轻餐盘物理质量。蒋旭日说,据他了解,由于推力火箭发射时,飞船内置物品每增加1克,就要燃烧2万元的能源燃料,目前欧美国家用的都是不锈钢材料,增加了火箭发射成本。“而第二代餐盘用的是聚丙烯PP材料,我们还通过添加其他材料解决了PP材料变形问题。它现在的物理质量是390克,比第一代的700克轻了310克,相当于为国家节约了620万元。”
另外,为了航天员就餐时的方便和舒适,该公司还设计了餐盘本身的固定系统。“这项技术已于201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蒋旭日说。
航天品质,一个细节也不能错
据蒋旭日介绍,为减轻火箭载重,每次载人航天都只能带1个餐盘升空。“虽然最终被选走3个,1个升空,另外2个用于航天员训练,但我们的生产数量是100多个。”
这100多个餐盘生产出来后,还要通过各项复杂而精密的检测,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得被淘汰。记者在测试记录表里看到,检测内容包括磁性、角度、孔距、槽深等50项细小项目。
蒋旭日说,国内航天餐盘的制造企业只有他们一家,目前餐盘只适用于太空舱环境,而且鉴于保密原则不能出口,“但对企业来说,这是注重产品科研的重要一步。”
记者在公司门口荣誉牌上看到,浙江耐特科技有限公司已被认定为“浙江省优秀创新型企业”和“浙江省著名商标”。
原标题: “台州造”航天餐盘助力航天员33天太空行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