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8月9日讯(记者 金晨 天台报道组 徐平) 炎炎夏日,正是葡萄成熟季节,天台县九穗儿葡萄生态种植园飘出的葡萄香味,引来了一拔又一拔的食客、游客。
每当这个时候,葡萄园主人葛凌腾脸上的笑容就荡漾开来了。去年,台州市首个主题采摘联盟——天台“遇仙记”采摘联盟成立,这个种植园作为联盟成员,成了一个休闲养生的旅游点。
葛凌腾也不是个普通的葡萄种植户,他被浙江省农业厅聘为浙江省果品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葡萄组专家,是浙江省葡萄产业协会副会长。从2009年起,九穗儿葡萄参加浙江和全国葡萄评比,逢评多得金奖,现已拿下了28项金奖。
客运老板改行搞起绿色产业
早在1993年,葛凌腾就承包了天台至广州的客运班线。与葡萄打交道,对葛凌腾来说,纯属偶然。2003年,受“非典”影响,他的客车被迫停运3个月。当时,他老家有大片因农民外出而抛荒的田地。恰于此时,他接触了许多农业书籍,葡萄方面的内容勾起了他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浓厚兴趣。
2004年,他不顾亲朋好友骂他“头脑发热”,毅然放弃了客运行业,承包了600亩地,改行搞起了在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葡萄种植。创业的喜悦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破碎。头一年,病虫害疯狂袭击了葡萄园。第二年,没装防护网的葡萄园又成为飞鸟的洗劫对象。
那个时候,葛凌腾欲哭无泪。他一边拜师学艺,一边细加钻研,几年时间里,一颗葡萄被他里里外外研究了个透。2009年,他带着“九穗儿”葡萄的两个优质品种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鲜食葡萄评比,双双获金奖。自此,他的葡萄逢评必“夺金”,一举成为葡萄种植行业中的翘楚。
把“数字化”科研方式带入葡萄大棚
“我不敢说自己的葡萄是种得最好的,但我敢说自己的葡萄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在九穗儿葡萄园,葛凌腾示意记者随意剪下2串“夏黑”葡萄,他很肯定地说:“每串重量在1斤左右。”
凭眼睛测就能看出一串葡萄的重量,这多少让人感到疑问。但当记者把2串葡萄拿出一称,却惊奇地发现,果然一串是1.02斤,一串1.03斤。
一串葡萄重量惊人地相似,是葛凌腾的绝招之一。他说:“一亩葡萄园也就2000串左右,亩产绝对不会超过2200斤。”
有人戏称这是对葡萄实行“计划生育”,葛凌腾此举确是出于“优生优育”的考虑。他说,亩产6000斤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成问题,但要保证品质,他必须进行严格限产。参评精品葡萄,糖度至少要在18度以上。要达到这个度数已有难度,每增一度更是困难,而葛凌腾种的葡萄最高时能超过23度。除了满足少部分对糖度有特殊要求的消费群体外,葛凌腾格外注重对葡萄的外形、口感、风味的综合考量,只要有一个方面不够格,就会被他淘汰处理。
用安全理念种良心葡萄、放心葡萄
许多市民吃葡萄,习惯剥了皮再吃。在九穗儿葡萄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镜头,葛凌腾摘下葡萄颗粒,便直接送进嘴里,竟然不吐皮,也不吐籽。
葛凌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夸海口,他从抽屉里取出了历年农业部、农业厅等单位的抽检资料,每份资料上都显示,九穗儿葡萄产品的15种农药残留指标和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亚硝酸盐含量“未检出”。在九穗儿葡萄园,现有种植面积810余亩,共有醉金香、巨玫瑰、早夏无核、阳光玫瑰、寒香蜜、金手指等70余个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
和有的种植户比起来,葛凌腾明显有点“另类”。葡萄园里易长草,他从不为了图方便而喷除草剂,他坚决雇人削草,也不让化学药物在土壤里有残留。就这一块,他每年花在除草上的人工成本要比别人每亩多出9000元以上。他还有目的地种草,以此肥土。平时杀菌,他采用的药剂都是矿物源、植物源。作为天台县农业肥药双控示范基地、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葛凌腾用工匠精神、安全理念,种出了让消费者放心的良心葡萄、放心葡萄。
原标题: 不吐皮不吐籽,看看九穗儿葡萄园的工匠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