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秉持“阳光执法,公正公平”理念,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把法治精神贯彻落实到执法执勤的每一个环节。2015年,路桥公安分局执法质量考评得分连续4年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移送起诉1516人,批捕率为97.68%,公诉率为95.91%,均居全市第一,是全市唯一没有出现无罪不诉和撤诉案件的县市区。群众对公安队伍投诉和初信初访量相比2011年分别下降75.93%和60.20%。第一季度在市公安局组织的第三方测评中,群众对路桥公安工作满意度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以执法改革为抓手,狠抓执法规范化和执法质量建设,加强执法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执法办案责任,既有效保护群众的正当执法权益,又严肃惩处执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相继开展了预审体制改革,单独设立预审大队,开展执法管理室建设,实现“一站式”执法等举措。
路桥区委常委、公安局长郑灵江说:“提升执法质量建设,一直是路桥公安分局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我们公安不仅要增强执法主体依法履职能力,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而且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设立预审机构,以改革促执法质量提升
路桥公安分局大楼三楼,刚一出电梯,随之映入眼帘是一行大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里就是预审大队。
防止冤假错案,提升执法质量,减负基层一线,2014年12月,路桥公安分局单独设立了预审大队,从全局范围抽调了办案经验丰富的民警组成预审团队,全面行使“捕前监督、捕后审查”职能。
“汪因国工作室”是预审大队的一个精英团队,被赞誉为“读心神探”的预审大队副大队长汪因国名字命名的。他们都是研读犯罪心理的行家,在长期侦查审讯的基础上摸索出“五点工作法”,透过微表情、微肢体寻找破绽,相继攻克一起又一起的大案要案,让那些“零口供”的嫌犯开口交代案情。
2016年年初,路桥辖区发生一起多人盗窃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汪因国接手后,他先是对犯罪嫌疑人家庭背景、作案手段及生活经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做到心中有底。随后,他以自我介绍开场,给犯罪嫌疑人以初步的好感,并顺势夸犯罪嫌疑人年轻帅气,平时收入不错,本是前途光明,唤起他对自身的认同感,激发起犯罪嫌疑人的兴奋感。见时机成熟,汪因国揪住关键点,婉言规劝犯罪嫌疑人要认清形势,把握机会。汪因国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最终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了盗窃作案的犯罪事实。
据了解,2014年12月至2015年,路桥公安分局办理“零口供”案件60起,且均已成功移送起诉。这是路桥公安分局深化预审体制改革,组建预审大队所取得的成效。
据路桥公安分局预审大队长罗妙送介绍,在这60起“零口供”案件中,预审大队民警直接参与审讯的有30余起,突破了45名犯罪嫌疑人口供,预审业务评估居全市第一名。
建设执法管理室,以责任倒查促规范执法
7月22日,在路桥派出所执法管理室,协警小何正打电话给该所民警小张,了解他手里一个纠纷案件处理情况。
不少市民对执法管理室感到陌生,原来路桥派出所设立执法管理室,共配有1名专职法制员和15名专职管理协警,分别负责派出所执法“警情、人、案、物”四要素的专职管理。他们每日要对接处警、受立案、案件办理、涉案财物、功能区使用等五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督巡查,并把发现的问题录入“台州公安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民警限时整改,对于超期未整改的进行通报。
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狠抓执法源头管理,统一建设执法管理室,健全完善执法办案、案件管理、物证管理“三位一体”的执法管理机制。执法管理室职责岗位明确,设有信息处置、物品保管、视频巡查、案件审核、案卷整理、档案管理等6个岗位,对案件办理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规范,责任到人。
“让规范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规范。”路桥派出所教导员对记者说,执法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警情、案件、场所、财物、卷宗等主要执法要素的全流程、封闭式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风险和执法事故,也从源头上防范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的发生。就以路桥派出所为例,随着执法效率提高、执法质量提升、执法漏洞减少,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大幅上升,因执法问题引发的信访投诉明显减少,去年以来信访投诉案件同比下降了近四成。
此外,路桥公安分局健全执法办案责任倒查机制,专门成立了执法规范化监督委员会和执法执纪责任倒查委员会,常态化开展执法监督巡查,2015年共抽查刑事、行政案件222起,对27人次开展了执法责任倒查。该分局实行并完善民警执法办案积分制,引导民警办好案、多办案。分局还建立起执法能力建设项目清单,以学习积分制、办案积分制和“三连式师徒制”为抓手,制度化开展执法讲堂、庭审旁听、案例点评等教育培训活动,增强民警证据意识,尤其是坚持大数据全面主导警务,发挥大数据在破案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杜绝审查破案中的刑讯逼供和动手动脚行为,以避免冤假错案发生。
路桥公安分局法制大队长叶新辉说,路桥公安分局把法治建设作为“无限忠诚·走在前列”深化“五讲五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主题教育和专题轮训等活动教育和引导民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厉行法治,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时效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使公平正义成为所有执法执勤活动的最高准则和标准,成为每一位民警的核心价值观。
“五个一律”规定,为规范执法套上“紧箍咒”
2016年7月,犯罪嫌疑人朱某某等11人在路桥区峰江街道开设赌场,被警方抓获。原本犯罪嫌疑人以为交了罚款,就可以保释出狱。
但是路桥公安分局积极开展侦查,通过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证人证言、辨认笔录等方式固定相关证据,按照相关规定,对11人全部实行刑事拘留。
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积极采取自我限权举措,以此促执法规范,促执法公正公平,促严打整治。该分局相继制定出台了《全区公安机关管制刀具整治“五个一律”规定》、《全区公安机关黄赌毒整治“五个一律”规定》《路桥区公检法<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保证羁押性强制措施合理适用的若干意见>》。
其中《全区公安机关黄赌毒整治“五个一律”规定》内容包括:除法定情形外,对涉黄涉赌刑事案件中的组织者、“股东”等主要分子,一律刑事拘留,不得取保候审;对涉黄涉赌案件中衍生的寻衅滋事、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涉刑人员,一律刑事拘留,不得取保候审;对在公共场所聚众赌博、拉客招嫖的违法行为人,一律顶格处理;对娱乐场所为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的,一律停业整顿;对场所行业人员为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一律顶格处理。
为了解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可能带来的执法不公,切实消除个人利益对公平、正义的影响,2013年初,郑灵江带领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多次奔走于检察、法院,并取得了三家意见的一致,确立正当的适用刑事羁押措施程序及标准,公、检、法联合出台《路桥区公检法<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保证羁押性强制措施合理适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于社会危害大以及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严惩处,应当采取羁押性措施;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以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适用从“宽”的政策,一般可不采取羁押性措施(但对于所犯罪行量刑虽然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具有“若干意见”中罗列的特殊情形除外)。
路桥公安分局在开展“无限忠
诚·走在前列”深化“五讲五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主动限权,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既确保了执法的严肃性,同时也帮助办案民警克服了各种人际关系的干扰,自觉有效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发生,减轻了民警的办案压力。
除警示教育外,对建设执法主体能力同样不容忽视。该局实施了执法办案积分制举措,引导民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引导中层干部带头办案,形成挑大梁、啃硬骨头,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严格落实法制特派员、案件评判通报、视频巡查、受立案监管、值班坐堂和“三审核二监督”这一“套餐”制度,实现全程跟踪、过程控制。严格案件审核把关,建立中层领导审核积分排名制,倒逼办案单位领导落实审核把关责任。强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执法规范化监督委员会和执法执纪责任倒查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对审核不细、把关不严、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执法过错的,严肃追究责任。
实施“阳光执法”,让百姓感受到公平公正
进入路桥区网上公安局,里面有一个《警务拍砖》栏目,在这一栏目里,详细说明警察的职责、权力、纪律等各方面内容。路桥公安分局敢于晒警察的职责、权力、纪律作风,公开接受群众拍砖、灌水,这也彰显路桥公安分局阳光律警的底气和勇气。
正如郑灵江所说,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响亮的称号。路桥公安分局实施“阳光执法”举措,就是让百姓看得见公正公平,提升自身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路桥公安分局推动阳光执法向纵深发展,制定出台了《“阳光执法-温暖行动”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执法依据公开、执法办案公开、行政许可(审批)公开、行业管理公开等具体操作规范,把执法执勤活动置于全社会和老百姓全时空的监督之下,使每一起案件、每一项执法活动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年,该分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实行全程监督,确保透明、公正,严防刑讯逼供、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和冤假错案等发生。尤其是涉及行政许可、行业管理领域,以及群众关注度高的执法活动,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能公开的全部予以公开,主动将执法管理依据、程序、进度、结果在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单位警务公开等方式向社会公开,让民警习惯在阳光下履职、在监督下工作。
“维护公平公正,首先就是要维护法律,这个是底线,更是底气。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郑灵江说,路桥公安执法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队伍建设,在逐步探索和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