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石为笔,雕刻、镶嵌出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美轮美奂的彩石镶嵌艺术品,仿佛具有了生命力,震撼人心。
5月20日至30日,“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上海举行。仙居工艺美术大师王银华选送的《三星五子图》等三件彩石镶嵌作品,获得两个金奖、一个银奖,他成为我省在本次展会上获奖最多、获奖级别最高的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王银华的工作室,走进了他30多年构建起来的艺术世界。
王银华介绍彩石镶嵌作品。
传统艺术受到专家一致认可
本届博览会以“让世界共享非遗”为主题,邀请了全国重点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企业、百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参展,是一届高规格、多门类、精品荟萃的国际性艺术盛会。
“我一共选送了5件彩石镶嵌作品,其中《三星五子图》、《仕女图》获得金奖,《梵音》获得银奖。”王银华说。
《三星五子图》是一个小台屏,主图案由福、禄、寿三星构成,周围有五个天真烂漫的小孩,他们有的手里拿着如意,有的手里拿着桂枝,整件作品构图生动、寓意吉祥。
这件作品除了构图以外,就连长、宽、高也严格按照传统规范制作,把传统的彩石镶嵌工艺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王银华认为,不能用现代眼光去看待传统的艺术品。“在创作过程中,从雕刻各个部件,到最后镶嵌成型,我全部用手工制作,作品展出过程中,上面的刻刀痕迹清晰可见,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
《仕女图》用天然玉石精工制作而成,表现的是古代女性的形神动态,整个图案衣带飘飞、眼波流转、顾盼生辉,体现出创作者对人物刻划的精准把握。
《梵音》这件作品图案展现的是一个飞天正在吹奏海螺,取“天籁梵音”的寓意。在传统彩石镶嵌工艺的基础上,王银华大胆创新,主体造型采用立体镶嵌,也就是先完成主体雕塑,再进行镶嵌,使作品看起来有一种立体的效果。王银华说:“这件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制作完成,前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尝试,这样才会让作品紧跟时代步伐。”
王银华说,这次参展他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奖,而是在展会上能跟众多艺术同行切磋交流,互通有无,这样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雕琢原石
作品《丝绸之路》引起轰动
1995年以后,王银华开始策划一个大型彩石镶嵌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后,他把这件作品命名为《丝绸之路》。
“我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有空就看有关这些方面的书。”王银华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最能代表当时社会文化的就是丝绸之路,它连贯东西,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银华做事非常认真,确定了主题以后,他就开始写创作方案。方案完成以后,他又不断推敲完善。光《丝绸之路》的创作方案,就花了4年多的时间。
2000年,王银华正式开始创作这件作品,包括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都在他的考察范围。经过耐心细致地创作,历时两年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
《丝绸之路》这件彩石镶嵌作品高2米、长60米、重10吨,整件作品分为“大唐盛世”、“八方来仪”等12个主题,根据丝绸之路走向及地理位置展开,突出表现了中国盛唐时期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社会开放、商业繁荣、文化璀璨的盛世景象和中国西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丝绸之路》整个画面雕刻有人物633个,曾获得世界吉尼斯之最。
“这件作品面世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做了报道,《民族画报》记者专门赶到仙居采访,除中文外,还用维语、蒙语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给予报道。《今日中国》杂志还用多种语言向全世界推广宣传。”王银华说。
人们通过这件作品,充分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以及人们在丝路上不畏艰险、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时代的宏伟气象,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出身于彩石镶嵌世家
王银华祖上是仙居城关南门人,后来迁移到仙居西北的谷坦山,世世代代都是髹漆、镶嵌工匠。
“我从记事开始,家里就做髹漆、镶嵌工艺,我经常随家人到山上摘桐子,头上常被树上掉落的桐子打出包来。”王银华笑着说。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王银华在香烟盒上画了一朵花,受到父亲的表扬。那种艺术创作后的收获感,当时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1977年小学毕业后,王银华白天和大人到山上劳动,晚上回家跟着父亲学做彩石镶嵌工艺,父亲手把手教他各种技术。他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
后来王银华应征入伍,退伍后回到仙居上班。儿时的记忆再次在心里活泛起来,他就自己尝试做一些彩石镶嵌小件作品。1988年,王银华的朋友做了一件50米长的大型彩石镶嵌作品《西游记》。王银华参与了这件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在他的努力下,这件作品还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了。
“上世纪80年代末,仙居彩石镶嵌工艺逐渐兴旺起来,我觉得应该把祖辈的手工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样我也开始尝试创作大型彩石镶嵌作品了。”王银华说。
注重仙居彩石镶嵌的艺术传承
王银华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首届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多年来,王银华致力于宝玉石文化和彩石镶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创造性地提出以巨幅联屏的形式来反映重大题材,使作品承载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上升为一种文化的高度。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王银华大胆创新,改变镶嵌材料和改进工艺流程,将各种宝玉石用于镶嵌,从而实现了从彩石镶嵌到玉石镶嵌的过渡,使作品产生了质的飞跃。他的《妈祖》、《黄大仙》等多件作品被誉为“国宝”,在国内和国际性展会上获“金奖”或“特别金奖”。
“2008年,仙居彩石镶嵌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银华说,仙居彩石镶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是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我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让这种艺术门类得到更好的传承。”
现在,王银华在坚持彩石镶嵌作品创作的同时,也注重对它的更好传承。他目前正在主编《仙居彩石镶嵌》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仙居彩石镶嵌的历史渊源、工艺制作。他还准备在仙居中学、仙居职业中学开班授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仙居彩石镶嵌、从事彩石镶嵌艺术创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