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天里,台湾自驾考察团游览了台州大部分县(市、区),图为在临海揽胜门广场留影。
“我在台州有很多好朋友,来到这里,亲切得跟回到家一样。很多时候有种故地重游、旧友相聚的感觉。”带团的台湾自驾旅游协会理事长李闳粮说。
3月25日,3辆悬挂台湾牌照的汽车,第一次开上台州的土地。历经8天的旅程,这支车队从玉环大麦屿港出发,游历台州大部分县(市、区)。
4月2日,车队回到大麦屿港,搭乘“中远之星”返回台湾。
旅程
8天行程,这一路,李闳粮走得很缓慢。
毕竟已经72岁,李闳粮有些力不从心,如果这一天行程密集,或者是走路颇多,他就显得有些喘,同行的人会小心地架着他的手臂,让他喘息从容后再慢慢行走。
需要徒步的景区,李闳粮会让其他人进去,自己驻足门外。只要有人陪着聊天就行,他很健谈。
就这样坚持了8天。李闳粮率领的台湾自驾考察团游览了台州大部分县(市、区),最后一站来到玉环坎门东沙。台湾自驾考察团爬上山登高望远,李闳粮则在山脚下,和一群退休的渔民吹着海风,享受着夕阳和退潮的海浪。
东沙是一个有着独特闽南风情的渔港。“出乎我的意料,这里的文化和台湾很相似。”东沙人为台湾自驾考察团表演了具有渔家风情的舞蹈,这让李闳粮很是感慨。
在他看来,东沙给他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来自语言、民俗、宗教信仰、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妈祖、海鲜、象征捕鱼的舞蹈……”再比如,他很喜欢的闽南音。
赶在晚饭前,李闳粮看潮水堤坝上,停着一辆哈雷摩托车。这位老人意外地要求试一下车,绕着渔港兜了一圈,显得意气风发。但事后,他为此懊悔了一阵子。受了一阵风,他调理些许时间才恢复过来。
晚饭吃的自然是海鲜。“又有点像闽南饮食,本来就跟台湾很像,完全不需要适应。”李闳粮赞不绝口。
适应
8天的行程,台湾自驾考察团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让当地自驾游协会帮忙安排,相信会给我们最好的推荐。”去年年底,李闳粮和夫人张美玉先行赶赴台州,目的是为这次活动亲自踩点,先行体验行程路线。
用李闳粮的话来说,踩线团就是要多走几个地方,多踩几个点,为以后来旅游的朋友们推荐台州最精彩、最经典的景点和线路。
驾驶车辆的台湾司机郭铭忠告诉记者,尽管首次来大陆,接连行程旅游下来,车友们的感觉是“相当适应”。除了路况不熟,以及驾驶中对简体字路牌稍稍需要适应之外,其他方面都感觉很顺畅。
“这次,我们先过来踩线,先行摸索。然后,我们跟浙江省自驾游协会坐下来商议。”李闳粮将踩线团的探索视为台湾与台州两地自驾游的“破冰之旅”,“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让两岸自驾游有更多精彩的互动。”
李闳粮曾写过一篇探讨大陆游客自驾到台湾的论文,在台湾点击率颇高。他认为,两岸自驾互通是大势所趋,希望通过自驾互通,能让两岸游客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自驾旅游新产品。
“下一步,就是台州朋友自驾车来台湾做客。”
破冰
在公众面前,李闳粮全程戴着一顶帽子——帽子是反戴的,像一个棒球手的戴法。
如果面对当地媒体的摄像头,李闳粮的帽子还会更歪一些。李闳粮,祖籍湖南。他当过记者,跑过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两地自驾互通执着地奔走在两岸官方和民间。
李闳粮一直很坚持拉动海峡两地的文化交流。在他的呼吁和推动下,去年5月份,2辆台湾自驾车率先在厦门登陆,拉开了台车入闽的序幕。
李闳粮透露,即便是有过先例,看似简单的台湾来大陆自驾游,也是要看最后的“临门一脚”。
这次的台州之行,结果则是令李闳粮出乎意料的顺利——实现两地自驾互通,是两地游客的共同心声。
“这一次,我们受邀来到大陆自驾游;作为礼尚往来,也该轮到台湾邀请大陆游客自驾游台湾。”李闳粮相信,在各方的继续推动下,两岸自驾车友相聚宝岛将不再遥远。
根据业界评估,一旦大陆游客赴台湾自驾游获准,不仅海峡旅游项目增加,两岸往来的交通方式也将改变,赴台游人数将出现新的增长。而我市大麦屿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标题: “来到这里,亲切得跟回到家一样”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