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赴大陈岛深水网箱黄鱼养殖基地,为养殖户支招
海上深水网箱养殖黄鱼受洋流、水温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是海产养殖的一个重点课题。6月28日,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徐君卓等5位专家学者专程来到大陈岛,针对以上问题为大陈岛上的水产养殖户支招。
经过两个小时的海上颠簸,专家们来到大陈岛凤尾湾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这是台州市海味鲜渔业专业合作社在大陈岛的养殖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该合作社设立了院士工作站。
合作社在凤尾湾水区投放了40个大型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目前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年产大黄鱼约50吨。
徐君卓等人仔细观察了凤尾湾的海区环境,以及海上投放的深水网箱,向养殖户了解夏冬季的不同洋流情况,就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
据徐君卓介绍,目前浙江全省建有10个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台州大陈岛的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在大陈岛开始搞深水网箱养殖,经过10多年的探索才最后定型。”徐君卓是大陈网箱基地的首席专家,他表示,深水网箱养殖的优点是鱼的活动范围更大了,品质得到改进,抗风浪性更强,基本接近野生黄鱼,今后将考虑把养殖基地向远海拓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鱼类室主任关长涛表示,大陈岛凤尾湾海区呈湾口形状,夏季南风时节海上风浪比较大,不利于人工水上操作。“我们建议在海上建设一定的工程设施,另外改进网箱结构,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关长涛说。
原标题: 如何让养殖黄鱼“生活”得更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