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的洁净舒适付出辛勤汗水的环卫工人,也承受着这个职业带来的难以预估的交通风险。在这几日的采访中,我们梳理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几项主因,更主要的是找寻如何避免被伤害的办法——从自我保护到机械化作业,再到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一起为他们系上“安全带”。
保洁车当“路障”,创造工作安全区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经过同样的交叉路口,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环卫工人和负责市府大道北段保洁的柳英一样,养成了一套自己的清扫原则:“躲”车流,没车了再过马路,沿着路边绿化带扫垃圾……
这也是环卫工作者的自我保护,虽看似简单,仍藏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路边的垃圾好捡一些,落在马路中间的难清理。”负责台州经济开发区广场南路路段清理的环卫工人李艳梅,每天要经历好几次这样的惊险场面,“私家车主车窗抛物的现象比较多,烟头、垃圾袋什么的直接扔出来。”
不少受访环卫工人表示,这些现象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快车道,车流防不胜防,只能自己提高警惕。“注意力一定要非常集中,否则很危险。”对在快车道作业的方华(化名)来说,三轮快速保洁车既是工具也是保护区,他也渐渐摸出了经验,“有时习惯性将保洁车停在身旁作为‘路障’,尽量为自己创造工作安全区。”
这种保护方式得到了椒江环卫处海门清扫公司经理王永雷的肯定,“同时,我们也提倡这些环卫工人不要下车,用配备的垃圾钳将流动垃圾捡起放置后车厢,会更安全些。”
机械化清扫,营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安全隐患如何消除,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又该如何来保障?除了对环卫工人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外,各地环卫部门还在为他们配备醒目工装的基础上,增加机动车道机械化清扫力度,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环卫工人的安全问题,我们一直很关注。”黄岩环卫处副主任崔海虹谈到,近几年的安全形势好了许多,严重的事故明显减少,这都离不开高频率的作业安全教育,“同时也加大了环卫工装的投入,及时为他们更换反光条效果不好或已破损的工作服。”
机械化清扫车辆的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清扫保洁工作效率,也相应地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其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椒江为例,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57.2%,三级以上保洁条件道路机械化作业率已达到100%,为全市最高。清扫车每天早上5时、中午11时和下午5时三班运转,实施19小时工作制。一辆臂展四米的清扫车每个工作日行驶45公里,一天能扫18万平方米,抵得上20名清扫员。“目前,机场路南延段等新接道路的保洁就由清扫车负责。”椒江环卫处工作人员阮将富说。
崔海虹说,虽然目前黄岩城区道路已基本覆盖机械化清扫,但相比于椒江,清扫频率还很不够,“接下来,我们将加大机械化清扫的投入,做到机动车道保洁尽量以机械化为主,减少人工清扫工作量。”
他们的安全,需要你我共同保障
保障环卫工人安全,仅靠其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及环卫部门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形成普遍合力。“市民应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做‘文明城市’的践行者。”路桥环卫处主任张文旺说。
当车窗抛物成为环卫工人难以承受之“重”时,车主就是其中需要改善提升的大群体。“垃圾少扔点,安全多一些。”在崔海虹看来,环卫工人清扫时发生交通事故,对他们家庭的打击都比较大,如何避免这些不幸的发生需要大家的努力,“我们提倡,减少车窗抛物。”
据了解,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向道路上抛撒物品,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全国各地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如北京,对行为人进行警告或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武汉则罚违规车主200元,奖励抓拍举报者100元。
自“多城同创”以来,市同创办、市行政执法部门在市区范围内曾联合开展“车窗抛物”随手拍活动,查处抛物人、奖励举报人,取得了一定效果。
“处罚只是形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升。”市民丁先生说,拒绝车窗抛物是每个人举手之劳的责任,“如果人人都能约束自己,所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更是对环卫工人这个群体的尊重。”
原标题: 一起为他们系上“安全带”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