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一块“重污区”,严重影响水体水质。去年3月以来,全市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各县(市、区)对畜禽禁限养区进行调整与划定,禁养区内、主要河道沿岸200米内,未经环保审批及整治后无法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均被关停。
市“五水共治”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4350家,已关停生猪总量达24.06万头、家禽226.78万只。
牛蛙、生猪养殖带来严重污染
在去年“五水共治”探访河流行动中,我们时常能在河流沿岸发现一些生猪养殖场。这些养猪场的存栏量并不太大,但对当地的水源、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龙溪乡位于天台始丰溪上游,随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溪流沿岸陆续建起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多家中小型养殖场。寒岩村河道保洁员叶再正说:“养猪场都是个人的,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冲猪圈的污水直接排到溪中。”
在探访金清港时,记者曾在温岭花桥村的一条小河里,发现3艘钢质小船里养了大约30头猪。据村民说,河上的猪是本村村民喂养的,好几年了,碍于情面,村民不好劝阻,但确实有污染。
牛蛙养殖,除了一天到晚不间断的蛙叫声让人厌恶,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更令人不容小觑。
在临海最大的牛蛙养殖地桃渚镇,为了用水、排水方便,大棚都建在河道边。牛蛙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和生物、药物残留污水,引起水质恶化变黑、变臭。
在三门浦坝港镇、珠岙镇的一些村民,也深受牛蛙养殖污染之苦。珠岙镇村民林远英说,没有整治前,赤脚在附近田里走,脚都会溃烂,可见水体污染严重。
不合格的养殖场被相继关停
去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对畜禽禁限养区进行调整与划定,禁养区内、主要河道沿岸200米内,未经环保审批及整治后无法通过验收的养殖场均被实施关停。
为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去年3月开始,市农业部门对全市农业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并对各地主要河道沿岸养殖治理进行检查。
至3月底,累计关停养猪场260家,减少生猪存栏2.86万头,完成全年3.05万头的93.8%。根据相关要求,禁养区养殖场关停工作在去年6月底前完成。
针对牛蛙养殖,究竟是要经济还是要环境?对于这个问题,桃渚镇党委书记王如利最终决定,长痛不如短痛,放弃引起污染的牛蛙养殖。去年3月初,农业部门、海洋渔业部门和环保部门通知牛蛙养殖户限期禁养牛蛙,要求他们在3个月内自行处理,在当年6月20日前关停牛蛙养殖场。
据了解,到去年7月,桃渚镇1443.6亩土地上的1951个牛蛙棚被全部拆除。
在三门浦坝港镇、椒江章安街道、天台街头镇等地,政府也已逐户通知牛蛙养殖户,要求在建的牛蛙大棚停建,已建的在当年收成后停止养殖。
政府、养殖户探索生态养殖新方式
养殖场拆除了,养殖户的出路还得解决,龙溪乡想出了一个办法,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发展生猪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小区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污水“零排放”。
龙溪乡丰岭头生态养殖小区是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转型“新模式”的样本。目前,养殖小区的屋舍、沼气池等已基本完工,建成后可一改“臭气熏天、污泥浊水、蚊蝇满天”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生态养殖和治理模式。
在天台白鹤镇墨坑村,生态养猪小区也已经基本建成。
临海市则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全面关停禁养区和限养区内养殖场,当地财政安排1200万元资金,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农牧对接、生态养殖,做好农业转型升级。
现今的桃渚镇,田间地头沉闷的牛蛙鸣叫已经听不到了。桃渚镇养殖牛蛙的1443.6亩土地,如今有1250亩复耕作物。之前的牛蛙养殖户,也有不少改成其他低污染养殖,或种植经济作物。牛蛙停养后,当地水质得到改善,去年下半年镇里陆续养起了上千亩淡水珍珠。
在仙居县,一种生态、环保、经济效益高的“稻鸭合养”种养新模式被不断推广,这种方式解决了治水和养殖之间的矛盾。
朱海水是上张乡杨柳下村种养殖大户,也尝试了一番“稻鸭合养”。“田里的虫子、杂草都被鸭子吃掉,农药都省了,鸭子也长得快。”鸭子养成后由农业公司统一收购,还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
原标题: 沿河养殖场为治水“让路”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