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虫非虫、草非草,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珍贵的中药材冬虫夏草。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在台州也有一种虫非虫、草非草的蝉花,这几年常常被当作养生食材出现在一些居民的餐桌上。
那么,蝉花长得什么样?生长在哪里?价格多少?有什么药用价值?带着一串疑问,记者进行了一番求证。
蝉花汤喝起来有股蘑菇的香味
11月15日,在椒江大经城市之光小区,记者走进张晓琴的家。
“这就是蝉花,又叫‘知了花’,是我到黄岩长潭水库玩时买的。当时我遇上一位农妇在路边叫卖,她告诉我这就是野生蝉花,是今年7月初从自家竹园里采的。我在网上看到过资料和照片,又听同行的朋友说炖汤味道好,就买了一些回家来烧。”张晓琴指着汤碗里的6只蝉花说。
记者仔细看了看汤碗里的蝉花,只见每只蝉花前端稍窄,尾部钝圆,略带弯曲,僵硬坚实,呈黄褐色。将它们分别折断后,发现其内部是浅黄色的密致物质,表面则披覆着灰白或灰黄色茸毛状的菌被。
中午,张晓琴要做一道金蝉花老鸭汤,据说此汤有滋阴清热、补肾益精的功效。她将一朵朵蝉花干用小毛刷轻轻地刷洗干净,然后将蝉花、老鸭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入料酒和水,之后文火炖了3个多小时,再加上适量的盐和糖。熬好的汤色像王老吉一样,喝起来有一股蘑菇的香味,还有一丝丝甜。
蝉花每公斤在160至400元之间
11月16日,记者来到黄岩区头陀镇。集镇街头,有人在卖蝉花。竹篮内置放的蝉花大多长四五厘米,有细长的黄白色花朵,从蝉的头部生长出来,有的头部则长出一根像鹿茸的角。
“头顶像鹿角的,是雄的;开花是雌的。蝉花有雌雄之分,但是价格一样。它们大都生长在竹林里,有竹林的地方,就能挖到。而采收的最好季节是6-7月份。端午节过后,蝉花开始少了,到7月底就没有了。到了8月,蝉花虫体老化后,就会腐烂变质。蝉花出现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月。蝉一出现,就意味着蝉花出土了。”正在卖蝉花的李顺利对记者说。
一旁的农户徐世福插话道,“以前蝉花不难找到,它经常在固定的地方出现。今年台州掀起了一股吃蝉花养生的热潮,挖蝉花的人就多了起来。你是没看到,几个月前,在头陀、宁溪和富山等地的竹林内,村民们带着锄头和箩筐挖蝉花。有的村民全家总动员,从早上一直挖到傍晚。”
据年长的村民说,蝉花一般生长在竹林背阴处,露出地面的约有两三厘米,上面有白色的花。当地人说这种蝉花有药效,所以前段时间,下陈村、佛陇村和部渎村等地,都有村民到竹林中挖蝉花。佛陇村由于挖的人太多,后来在村里的竹林中很难找到蝉花了。
据村民讲,很多人小时候挖过蝉花。那时村里合作社收购蝉花,一斤才几元钱,已经一二十年没人收了。
村民们把挖到的蝉花拿到集市上去卖,今年买的人也比往年多。蝉花的价格,每公斤在160-400元之间,最贵的能卖1元钱1只。随着蝉花俏销,当地村民每回上山看见蝉花,都会挖回家,洗净晒干后再卖。
长期采挖蝉花会破坏生态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蝉花俗称大虫草、金蝉花、知了花,它是蝉的幼虫在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和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据。万物复苏时,这些菌丝体逐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称“蝉花”。长江以南的竹林都有分布生长。
蝉花和冬虫夏草的生长原理相似,同为传统中药材,但它远没有冬虫夏草来得那么珍贵,价格也相对便宜。新鲜的蝉花不宜长时间保存,时间长了会长霉菌。而蝉花干可以长时间保存。
据了解,蝉的生长周期一般是5-6年,一窝里面有6-7只幼蝉,其中能变成蝉花的只有一两只。其余的将在今后几年中,陆续生长为蝉的成虫,从竹林中爬出成为知了。
如今在台州,蝉花逐渐被看重。台州药用真菌研究所所长甘连法回忆道:“小时候有些赤脚医生就挖蝉花入药,治疗小儿夜啼。但知道它确切功效的人非常少,山民每天上山下山,都没有把这个东西看在眼里。”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村民在采挖蝉花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坏可以生长为知了的幼虫虫体,这就破坏了蝉与其病原真菌间的生态平衡。若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导致蝉花资源萎缩,而且知了成虫的数量也会锐减。
市农业局有关人士建议,今后要对蝉花进行保护性开发,并向采挖蝉花的山民宣传正确的采挖方法,而且采挖要适可而止;另一方面,蝉花是绿色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其野生资源稀少且逐年减少,对蝉花的人工培植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
原标题: 蝉花是什么 它真能养生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