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的小溪,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凝神注视,能见到戏水的小鱼。家里的地砖,被拖得干干净净,门角的小垃圾桶套着一次性垃圾袋,卫生习惯看上去与城里人基本无异。日前,记者来到天台县石梁镇高桥村村民丁松梅家,第一感觉就是清清爽爽。
水清了,村美了,生态宜居,怡然自得,村民们在生活条件改善后,找回了旧时记忆。
而就在一年前,村民们还将日常垃圾、农用生产废弃物倒入门前的白沙溪中。老丁说:“上游的两个村也是这样,水流到我们村已经很脏。”
雪上加霜的是,白沙溪流域原本种有132亩高山蘑菇,大量蘑菇培养基以及蘑菇所需的氮磷肥料渗入泥土中,造成水体严重破坏,加上该流域500多亩高山蔬菜日积月累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致这条溪流鱼虾几近绝迹。
拯救白沙溪成为当地群众的迫切呼声。年初开始,该镇积极打造白沙溪生态处理系统,原先的蘑菇种植区块改种高山蔬菜、葡萄等作物。随后,镇里沿着白沙溪流转土地45亩,在溪流两岸构建“边沟——溪流——边沟”三个水系的模式,阻断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及蔬菜基地内流出的含氮磷量高的水质直接排入白沙溪。同时,根据地势在边沟200米以内建设一个生态净化池,经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后排入白沙溪。
沿着白沙溪走上一段,只觉溪水特别清冽,令人忍不住要上前亲近。在一处拦水坝前,镇干部鲍文钦停下脚步,他指着一片水草说:“是它帮了我们大忙。”原来,今年该镇在白沙溪4.8千米的河道内植入3000多平方的水草,利用水草对水体的平衡作用,吸收现有河道内蘑菇培养基产生的污染,水体中的颗粒含量明显减少,水体透明度有效提升。
“政府有决心治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举双手欢迎。”丁松梅说。当年初镇里发起“五水共治”行动后,他就带头行动了起来。
丁松梅家种了2亩多高山蔬菜,以前化肥、农药有什么用什么,哪样便宜用哪样。现在,镇里已经买不到高残留的农药了,用的都是低毒低残留的;化肥能不用就不用,今年他从养殖场买了近2吨的鸭粪,复合肥只用了25公斤。
“不乱用农药、化肥,就是保护我们的白沙溪。”丁松梅说,“以前化肥、农药的包装袋用过了,大家就随手扔到地角、溪里,现在每个人都会自觉带回家去。”说起这个变化,鲍文钦解释,这与县里的“肥药双控”政策有关,县里回收这些包装袋、瓶,向农户提供了5元/千克的补贴。
点点滴滴的改变直接促成了白沙溪生态的转好。鲍文钦自信地说:“年初水质还是劣五类,现在已达到二类标准以上,可以直接饮用。”
白沙溪的蜕变,是天台县大大小小一千多条溪流自年初开始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份,该县选取56条有代表性的河流,对114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有水质劣五类的河流点位8个,五类的河流点位6个。
年初开始,该县铁腕治水,坚持政府主导、村居主体、群众关键的原则,全力打好黑臭河、垃圾河整治仗,在全省率先发布治水“十大禁令”和文明公约,发动全民参与治水,治水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于9月中旬被评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
上月,该县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原来的114个监测点的水质重新进行监测。新鲜出炉的结果显示,水质全部在四类及以上,县域总体水质为全市第一。
原标题: 全县河流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四类及以上 天台:清水绕门前 旧时记忆归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