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评论 正文
“暴利景区”缘于“利”字当头
2014年10月08日 来源: 广州日报 张涨

  有媒体统计A股上市公司发现,景区调价后几家主要的景点类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率都有所增长,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甚至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10月7日《扬子晚报》)

  看起来并不扎眼的旅游景点暴利过房地产,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不过联想到很多景区的实际情况,倒也不难理解这样的毛利率是如何产生的。在“门票经济”思维之下,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众矢之的,收入确实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景区收入有多少能被投入到景区维护、设施更新上,恐怕得打个问号。

  让公众意见最大的是一些自然风光类的景点,围栏一拉、设几个垃圾桶便可开始卖票赚钱,投入之低、获利之丰让人咋舌,相比于要在水泥钢筋上砸下真金白银的房地产业,旅游景点可能确实是更加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整治旅游景点暴利,政府部门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去年修订的《旅游法》规定了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但有了政府定价,景区暴利就能降下来吗?实际上,目前很多景点已经应用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并且相当一部分还走了听证程序,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归根结底还是理念问题。如果说人工景点如游乐场、度假村等尚且有市场化定价的理由,名山大川、自然风光等自然景点作为全部国民共同享有的宝贵财产,即便要收费,也只能出于支付保护成本,而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始终是第一位的。目前的问题在于,很多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公司并非秉承着公益性,而是将景区当做摇钱树;不是从成本倒推定价,而是怀着“能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要压缩景区的利润率,首先应从纠正这一理念出发。

  在坚持公益性的大前提下,给自然景区定价的核心方向就应是避免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不是怎样才能赚取更大利润。一方面,我国可效仿美国的国家公园模式,建设、管理由政府部门统一进行,其维护费用也由财政资金兜底。这样一来,公众所需支付的费用自然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在财政资金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引入开发公司,但其利润率必须明确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本薄利”的原则进行公开竞投。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公益不能让位于利益,都是不能动摇的核心原则。

原标题: “暴利景区”缘于“利”字当头

标签: 旅游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