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下棋机器人……机器人已经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人物了,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帮我们分担许多事情。这不,昨天,浙大一院在省内开展了首例机器人手术,帮一名六旬大妈切除了胰腺肿瘤。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也将于本月开展机器人手术,这意味着我省外科手术将跨入“机器人时代”。
这台机器人价值千万元,“十八般武艺”皆通
昨天上午,浙大一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没有在手术台上埋头苦干,而是在手术室内的另一端,手握操纵杆,指挥手术台边的机器人给年届六旬的一名女性患者,做胰腺肿瘤的切除手术。
该患者两周前在体检时发现胰腺有问题,随后到浙大一院确诊为胰腺肿瘤。如果按照常规手术,需要打开并深入腹腔进行肿瘤切除,同时为了查明是否有淋巴转移,还需要将相关脏器一一翻开仔细查看。整个过程,不但患者要在腹部上留下至少30公分的伤口,后续恢复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对于动手术的医生来说,工作量也非常大。
不过,郑院长昨天率先在省内开展的这台机器人手术,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局限。
记者昨天通过和手术室内连接的摄像头,看到了整个手术过程。
所谓的机器人,并不是大家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样的机器人,而是一个装有机械臂的机器,这些机械臂就负责代替人手,帮助给患者切除肿瘤。主刀的郑院长坐在远离手术台的另一端,通过操作台上的几个按钮,操作机械臂动手术。
不要小看这些机械臂,价值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其功能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皆通。比如可以根据手术需求,在机械臂上安装手术刀、剪刀、镊子、缝线的持针器等,原本由外科医生操作的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都可以由机械手来完成。
除了十八般武艺,机器人还有两大特点超越了人体极限:可以将患者体内的脏器放大20倍并3D立体呈现在医生面前,在人手无法到达的狭窄解剖区域机械臂不但可以进入,它的“手指”还可以360度旋转,比人的双手更灵活。
这个机器人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达芬奇”机器人。郑院长介绍,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更精准。
机器人手术将大大改变我们的未来
昨天中午11点,结束手术的郑院长走出手术室,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精力充沛:“感觉比以前的手术轻松多了,因为整个过程我都可以坐着,在一些疑难手术上,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会更明显。”
郑院长总结了机器人手术给医生将带来的几个变革,这些变革也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手术改变了手术模式。传统手术是主刀医生加上辅助的副手,而机器人的参与,因为无所不能的机械手,辅助医生就可以减少,进而节约医疗资源,而且主刀医生的想法更容易贯彻。
机器人将大大延长“名刀”们的服务年限。培养一名医生需要较长周期,一名熟练的外科医生,特别是有“一把刀”之称的外科医生,更是各大医院的宝贝,但是外科医生一大瓶颈就是年纪。“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将医生也从手术台边解放出来,可以坐着做手术,对体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可以延长外科医生的服务年限。
机器人还可以让我们享受远程手术。最近几年,为了让边远地区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大多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名专家通过网络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做视频会诊。而“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的信号,将主刀医生的意图传递到千里之外。事实上,早在2001年9月,美国纽约的外科医生就通过电视屏幕操纵远在7000公里以外的机器人,为一名68岁的患者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术。
“只要网络信号够好,远程手术完全可以实现。”郑院长还畅想起未来给印尼、美国等地患者做手术的情景。
据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00年开始投入临床应用,它不仅可以切除胰腺肿瘤,还可以广泛运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五官科和小儿科等进行微创手术。
我国于2006年由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引入该手术。目前,我省有两家医院获批有资格开展达芬奇手术,分别是浙大一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也将于本月开展机器人手术。
原标题: 机器人“主刀”的手术,会是什么样?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