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健康 > 热点聚焦 正文
机器人完成我省首例手术:院士操作切除胰腺肿瘤
2014年09月12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张苗 本报通讯员 王蕊/文 本报通讯员 尹炳炎 赵中帅/摄

  再也没有刀光血影,机械人手术就是这么做的。图为郑树森院士在手术中。

  不管是日本动漫还是美国电影,人们娴熟地操作着各种机甲战士的场景,一直让小男孩、大男人热血沸腾。如今科技的发展,让这件事情在医学界实现了。

  昨天凌晨,浙大一院引进我省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安装、调试后,昨天上午10点,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用它完成了第一台手术。一位60岁女性病人的胰腺肿瘤,由郑树森操作机器人,成功切除,而病人身上只留下4个黄豆大小的小孔。

  “浙江的外科手术,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手术后,郑树森一脸轻松的表情,“病人不会像以前那样留下30厘米的伤口,我们做完手术也不会累到满头冒汗、颈椎疼了。”

  这台名字叫做“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记者独家追踪:

  达芬奇机器人安装花了5小时

  从前天晚上开始,浙大一院临床医学工程部的8位工作人员开始为机器人的到来,做最后的各种准备:医院6号楼3楼的一间手术室,原本摆着的几张椅子被搬走了,腾出空间给机器人。

  钱江晚报记者和医院的工作人员一直守候医院,等待机器人的到来。

  昨天凌晨0:03的时候,一辆蓝色的大卡车开到了该院6号楼门口,工作人员陆续从卡车中用推车运出9个箱子,然后开始组装。

  在想象中,手术机器人应该有着复杂的结构,从外观上就能看到精妙的机械关节以及铺设好的各色线路,可是打开箱子才发现,这台机器人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太一样。

  机器人的每个部分看上去都很简洁,比如它的操作系统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看上去像是一台大型电脑,医生坐在它面前,面前的显示器会将手术部分放大20多倍,以3D的形象显示出来,医生的四只手指套在指套上,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由手术台上的机械臂完美模拟出来。

  这个机器人的“大脑”看上去也出奇得简洁,除了右手边的开机、关机按钮外,可见的操作按钮就是在脚踏板位置了,这里可以控制机械手的方向,摄像头焦距等。

  最有科技感的,要算是机械臂系统了,它上面有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张牙舞爪的样子,从这里才能看出一点“机器人的样子。”

  打开箱子后的第一件事,临床医学工程部的工作人员们拿出自己的手机,从各个角度给机器人拍照片,发送到微信群、朋友圈里。

  机器人价值208万美元,如果从价格上来看,它并不是浙大一院最贵的手术设备,为什么这群天天和贵重机器打交道的医生们看到它如此兴奋?“因为它的技术是最先进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甚至超过人手。”工作人员说,看到它的心情,就像是小朋友得到心爱的玩具一样跃跃欲试。

  凌晨1点半,机器人的9个部分被陆续送到了手术室,不过把它们通过各种线路连接到一起,直到调试完成能够手术,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

  工作人员们在凌晨这么拼命,是因为再过几个小时,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参与的手术就要进行了。

  直击首台机器人手术:

  切割、打结比人的双手更灵活

  昨日上午9点,手术开始了,操刀者就是浙大一院的院长郑树森院士。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女性患者,60岁,在体检时医生发现了“不对劲”,随后,在浙大一院确诊为胰腺肿瘤。

  虽然机器人刚到不久,但是郑院士早已经在香港经过了培训和考试,使用机器人很娴熟。手术台上,郑树森院士只在患者腹部打了4个黄豆大小的小孔,把4根8毫米粗细的机械手臂放进去,然后就离开了手术台,在手术室另一端的操作台前坐下。

  以前一台外科手术仅医生就要4人,运用机器人操作,一般只需要1名医生,大大节省医生劳动力。记者发现,此时和凌晨机器刚组装起来后的状态不同,手术中,机械臂都被塑料纸包裹上了,原来这是因为手术室需要无菌环境,所以每次手术,塑料纸都要更换一次。

  郑院士坐在操作机器前,和系统配套的椅子都是特制的,靠背略微前倾,这样医生能很舒服地把头前靠,眼睛直接面对成像显示器。

  郑树森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套在操作系统两边的指圈里,做着前进、后退、剪、挑等动作,器械臂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先是寻找肿瘤的位置。肿瘤埋在厚厚的脂肪下面,机器人手臂找到肿瘤的“根蒂”后,一只手臂照明成像,另两只手臂配合,一点点把肿瘤“挖”出来,并完成了切除操作。整个过程机器臂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如手术刀、剪刀、镊子,或缝线所需的持针器,完成了切割、电烧、打结等动作。因为“手指”可以360度旋转,穿透、打结甚至比人的双手更加灵活。

  而在郑树森这边,面对的操作台像是一个3D立体电影放映室,从3D眼镜里望进去,如同电影《阿凡达》一样,患者腹腔已经是放大20倍的三维影像,仿佛医生已经置身患者腹腔中。

  郑树森院士专访

   ●这个机器人能给病人带来什么好处?

  这是微创手术,不用在病人身上切开口子就能做很细致的手术,术后病人只要几天就能出院了。这是机器人给病人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

  以昨天的病人为例,如果是常规手术,医生打开她的腹腔,深入肿瘤部位,准确地切除肿瘤,这还没完,要仔细观察肿瘤是否有淋巴转移,还要“翻遍”相关部位的角角落落,对隐藏着的肿瘤,一并切除。

  女性患者腹部脂肪很厚,而胰腺“隐居”在腹膜后,被胃、十二指肠、脾脏、肝脏、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包绕,要找到它,就要深入腹腔,如果靠肉眼完成这些,不仅要求医生细心,手指灵巧,还真要费一番苦力。而对患者来说,至少留下30公分的伤口,出血多、疼痛剧烈,还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

  ●手术费用会有什么变化?

  机器人每次手术,都要用到一些耗材,手术费用可能会贵一些,不过出院时间更快了,算上住院费用以及病人恢复情况,用它做手术肯定更划算。而且术后的恢复、手术对人体的影响,不是钱能买到的。

  在美国,很多接受达芬奇手术的病人,可以做到手术后24小时出院,因为伤口小,损伤小,恢复就非常快,通俗地讲,人也不怎么伤元气。过去要住院半个月、一个月的病人,现在一周不到就能出院。

  ●哪些手术病人适合用它?

  这样的微创手术,特别适合年纪偏大的病人,不用切开大大的伤口,恢复起来会更快。

  ●机器人做手术,靠谱吗?

  有它帮忙,手术效果肯定会好得多。首先机器人的3D放大影像,能让医生们看到过去肉眼很难观察到的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等。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几只手臂非常灵活,在过去,微创手术是将胃镜从创口伸到病人体内,不过切除肿瘤这些动作就不灵活了,而达芬奇机器人的手臂能做到360度旋转,再难触碰的角落也不成问题。

原标题: 机器人完成我省首例手术:院士操作切除胰腺肿瘤

标签: 机器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