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国117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2.45万亿元,同比增长31.02%,增速较往年有大幅提高。随着行业创新的全面深化和监管层一系列放松杠杆政策的出台,有业内人士预计券商总资产即将进入指数增长的爆炸期。笔者认为,这表明证券业创新已经由量变阶段进入质变阶段。
事实上,自2012年第一次行业创新大会拉开创新大幕开始,券商资产负债表的面貌就已经发生悄然而深刻的改变。以中信证券为例,2013年,由于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融出资金项目同比增长264.02%,由于买断式回购、约定式回购及质押等类贷款的增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大增2683.69%。这些资产项目的迅速膨胀反映出券商在资金主动运用方面能力的增强,其对应的业务以资本中介业务为主。
证券公司的传统业务收入格局也正在被创新业务的发展逐渐颠覆。数据显示,2013年同期,114家公司的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66.87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8.52%。而2014年上半年,该项收入达到163.34亿元,已占行业总收入的17.56%。而经纪业务虽然仍然是大头,但是其占比已经由43.36%下降到34.51%。
收入结构的变更实际上表征的是证券公司性质的根本性改变。证券经纪、承销保荐本身均不涉及市场风险。而资本中介和资本运营业务本身即涉及风险。证券公司已经从信息中介和风险中介变成了风险管理者和市场投资者。原来一直在河边吆喝的券商这回终于亲自踏入河中。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证券业发展阶段大约相当于美国七八十年代,似乎路线图已经由美国写好,效法美国便可以避免走弯路。然而,实际上两个国家的性质不同,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论者指出,中国证券业近年来的创新实际上是伪创新,真正触及核心的业务创新鲜有见到。证券业在政策宽松的红利下走了一条野蛮扩张的道路,与银行、信托争夺存量,陷入“跑马圈地”的怪圈。
而笔者认为证券业实际上正在逐步商业银行化,除了不能直接吸收存款,券商实际上已经几乎相当于商业银行。无论是银证合作还是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掠夺,券商都已经逐步走上了重资产的道路。杠杆率限制的放松、券商重组的浪潮等,都是券商重资产道路的一个个缩影。
为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风险,中国证券会日前发布《证券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指引》,规范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要求,要求证券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应在2014年12月31日前达到80%,在2015年6月30日前达到100%。这两个指标均来自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从此也可看出,证监会也已经对证券业呈现出的商业银行属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必须看到证券业创新发展背后的可能逻辑。券商向商业银行的全面靠拢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大而不倒”问题的出现。
证券业创新已经由量变进入质变,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证券业发展将走向何方,监管又将如何跟进,或许,我们依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原标题: 证券业创新进入质变 监管亟需加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