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对入境旅客体温进行红外监控。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副所长、研究员董小平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从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基本特点、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因素分析,病毒传入我国有风险,但在我国暴发风险极低。
董小平介绍,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后约有24起暴发,一直在非洲地区,最近的一次在2012年,不是常年流行的病毒。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相对局限。
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抵抗性处于中等水平,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可存活几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和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更长。但是,埃博拉病毒容易灭活,如物理温度增高,60摄氏度灭活一个小时就可以杀死,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也能杀死病毒。埃博拉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也都非常敏感,很容易被消灭掉。
董小平说,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间接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包括衣裳、床单、被罩等造成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能力非常差。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潜伏期一般来说是5天至12天。处于潜伏期的病人没有传染能力。一旦起病,发病非常急,出现高热,伴有全身肌肉疼痛、咽痛等,同时出现剧烈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任何跟外界相通的器官通道都可以有出血,最后导致全身器官的衰竭,死亡。
董小平说,综合分析,埃博拉病毒比较肯定的传染源是发病后的病人和死亡的动物尸体。因此,其传染源比较局限且较容易识别;传播途径虽然是直接传播,但不是非常有效,此外,病毒埃博拉基因组很稳定,不像流感等经常变异,也更有利于研究和治疗。
董小平说,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埃博拉病毒通过动物或自然宿主果蝠输入我国的可能性很小,但经人传入境内的风险还是存在,旅游、商贸往来等活动中的人员携带病毒作为个案输入的可能性有,但可以控制,可通过严把出关入关两条途径,降低输入病例的风险。
董小平认为,埃博拉是一个已知病毒,我国有很好的防控能力,即使有个别输入病例,只要把家庭的聚集、社区的传播、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住,疾病就没法往下传,也就不会通过病人造成大面积的播散。因此,埃博拉病毒传入有风险,但在我国暴发风险极低。
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究,董小平介绍,因为研究这种病毒的生物安全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高等级的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所以对它的疫苗研究仅仅局限于美国、法国等一些欧美国家。
我国对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可能有一些实验室取得了一些原始的、还没有动物试验的疫苗的抗原或者疫苗的原始成分,但离真正能用在人身上的疫苗,时间还会比较长。
在治疗方面,我国对药物的研发也处于临床前的阶段,没有进行动物试验。在短期内上市的可能性比较小。
原标题: 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埃博拉疫情在我国暴发风险极低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联系电话: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