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召开的台州市“新春第一会”上,台州提出将2025年定为“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实施“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为新一年工作谋篇定调。
这“三大牵引性抓手”分别为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城市建设提质焕新、综合交通提级扩容。
这是新任台州市委书记到任后召开的首次“新春第一会”。台州打出这三张“攻坚”牌,有何深意和考量?
牢记嘱托接续干
首先,总书记有嘱托。习近平总书记曾嘱咐台州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要“继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要“打造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建设综合性港口”,赋予了台州抓住关键、带活全局的制胜密码。台州推进“三大牵引性抓手”,即是学习运用“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和重点论,也是对嘱托的落实和回应。
其次,省委有部署。刚刚召开的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了“五个始终”要求和七方面工作任务,部署了浙江新一年“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目标路径。台州实施“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正是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的务实行动,是对“五个始终”要求和七方面工作任务的具体化、项目化。
再次,市委有目标。台州市委曾提出“三高三新”奋斗目标,去年台州就已经开始推进“三大牵引性抓手”。今年台州在此前基础上开展攻坚,是深入推进台州“三高三新”战略部署的举措,彰显了台州市委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战略定力和延续性。
可以看出,台州实施“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行动,是与总书记嘱托、省委部署和市委目标贯通一致的,既是此前工作部署的再深化,也是现阶段台州发展的客观需要。
补短板抓关键扬优势
落到细处看,产业平台、城市建设、综合交通也是台州补短板、抓关键、扬优势的着力点。它们孕育着区域发展的动能,是承载一个区域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主支撑。
以产业平台为例,台州“1+1+9”产业平台用近7%的土地,贡献全市71.2%的规上产值、60%的进出口总额,抓好产业平台就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重点。
推进“三大牵引性抓手”一年来,台州的产业平台、城市建设、综合交通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力带动了台州产业质效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区位条件改善。比如,去年台州湾经开区在全国排名跃升,进位了42名;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6.22%,位居全省第1;台州路桥新机场启用,“两高”温岭联络线、杭温高铁台州段建成通车,台州港新辟7条国际航线,全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居全省沿海第1和第3......
但跟省内外先进地市相比,台州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比如产业方面,台州传统产业占比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城镇建设方面,台州城镇化率在全省偏低;综合交通方面,台州的铁路运输占比、港口吞吐量还比较低,空港经济还没有取得突破。
这些不足之处,正是台州赶超比拼的发力方向。
当然,产业平台、城市建设、综合交通这三个方面,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整体。
台州明确提出,接下来要立足于港产城湾深度融合发展,以产业为核心、城市为龙头、交通为支撑,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形态、要素条件、组合方式和配置效率,塑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拼抢政策机遇
今年,台州将“三大牵引性抓手”从推进升级为攻坚,进一步提升了推进力度。
这里面,有台州的现实考量,也突显了台州的进取之心。
去年以来,国家层面连续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释放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特别是“两重”“两新”等政策,直接受惠的就是产业、城市和交通等领域的项目。
台州开展三大牵引性抓手攻坚年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程度拼抢政策机遇、争取政策份额。
据介绍,今年台州全市已经储备了600多个“两重”、“两新”项目。接下来,就要积极向上对接,全力推进项目落地。
就在前几天,一个好消息传来,台州成功列入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这次入选,意味着台州将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和骨干枢纽的作用,可优先获得“两重”“两新”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等要素支持,为台州争取增量政策创造了很好的契机。
无论拼抢还是攻坚,意味着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全市广大干部齐心协力,大力弘扬“六干”作风,进一步激发攻坚突破的闯劲干劲,才能确保今年“三大牵引性抓手”取得攻坚突破。
而在这方面,“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将成为台州人坚强的精神后盾。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