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态好起来了,钓鱼的人多了。村里还给我们建了个集中洗衣的地方,用的都是抽上来的湖水、井水,还有拦水坝里引过来的山水,再也不用跑老远去小溪沟里洗了,方便多了。”11月13日,在温岭市城北街道琅岙村塘头河边的集中洗衣处,村民们一边洗着衣物,一边跟人大代表细数变化,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这份幸福背后,是在人大代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历时三年持续助推,让琅岙村拦水坝工程从民意呼声变为惠民实景的履职答卷。

民呼我应,摸准水愁谋良策
民情民意是代表履职的“指南针”。早在2023年10月,温岭市人大代表蔡新军就通过基层单元管理系统反映了琅岙村杨沙坑的情况:杨沙坑经环境整治后具备建设拦水坝的天然条件,若能落地实施,可有效解决村里生态提升问题。他建议政府开展专项调研,尽早启动项目立项。

建议就是号角。城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迅速行动,组织代表进行实地走访,摸清村干部和村民的实际诉求:一方面,村民长期在杨沙坑上游小溪及下游河埠头洗衣洗物,洗涤剂残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仅污染琅岙小河,更影响金清大港琅岙段水质,拖累麻车断面治水成效,急需建设集中洗衣区,实现截污纳管。另一方面,靠近杨沙坑的部分基本农田灌溉用水需从金清大港抽水,距离远、效率低,需一部分稳定水源补充。
为此,村两委盼着借拦水坝建设契机,既能破解水环境治理、灌溉补充等难题,又能串联黄茅山剿匪旧址、山顶休闲广场等资源,激活乡村休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载攻坚 坝起水活惠民生
摸清情况后,人大代表联络站主动搭建协商平台,多次邀请市农水局负责人、街道分管领导、村干部面对面协商,共同研讨项目可行性、生态效益及发展前景。代表们并未止步于前期推动,闭会期间他们将这份民意诉求转化为正式建议案,将民意诉求提升至更高决策层面。

历经与农水部门的反复论证、优化方案,琅岙村拦水坝项目最终敲定——蓄水量达9900多立方米的民生工程完成设计,于2024年12月17日正式开工。

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大代表的作用从“推动者”切换为“监督员”。他们紧盯施工一线,紧盯坝基处理、溢流坝段等五大分部工程进度,主动协调解决施工设备进场难、混凝土运输受阻等实际问题,用脚步丈量进度,用实干扫清障碍,确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紧盯长效,精耕细作“后半篇”
工程完工不是终点,有效投用才是关键。
今年5月14日,拦水坝工程顺利完工,人大代表随即将目光聚焦于验收环节。“验收不及时会影响资金拨付、后续配套及项目效益的发挥。”带着这份考量,他们主动对接街道发展服务办,督促加快验收进度,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并建议加强坝体周边安全防护和绿化提升,完善整体环境。在代表们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跟踪下,项目最终于今年9月顺利完成全部验收。
如今,漫步于新建的坝面,山林碧水相映成趣,一幅乡村美景已然初显。山脚下,整洁的洗衣台一字排开,成了村民清洗衣物、拉家常的好去处。

“我们在坝面一侧铺设了宽1.5米的健身步道,设置了防护栏和警示标语,可以直通黄茅山休闲漫步道。平时来早锻炼的人挺多,有些还是从周边其他村过来。”村干部张利荣兴致勃勃地介绍,村里还希望在拦水坝附近挖一处蓄水池,多存点水以备不时之需,并利用拦水坝南侧约2000平方米的废弃矿平台,打造新的休闲锻炼场地,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拦水坝的建成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群众的新起点。”人大城北街道工委主任陈军表示,下一步,人大代表将继续履职尽责,持续跟踪拦水坝的综合效益发挥,紧盯后续水质提升、配套完善、管理维护及安全运行,用心用力抓好这件民生实事的“后半篇文章”,确保项目长效惠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