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临海市永丰镇,沃野千里展新颜,乡村振兴涌热潮。11月14日清晨,在当地立华牧业肉鸡养殖共富工坊内,青年技术员陈士圆正熟练操作智能平板,屏幕上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数据实时更新,指尖轻触间便完成鸡舍环境精准调控。
“以前养鸡全凭经验,现在全靠数据说话。”他笑着说,“我们这代人,手指在屏幕上划一划,科学管控就能养好鸡。”工坊外,运输车辆早已准备就绪,凭借便捷的交通,每天有近万羽肉鸡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这样的场景,是永丰镇推动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以党建引领“青年入乡”行动为抓手,系统构建“共富闭环”生态链,让青春力量在田野和乡间焕发勃勃生机。
共富工坊筑根基
“以前村里养鸡都是‘小打小闹’,分散养殖难管理、销路没保障,加上劳动环境差,青年人才都不愿留在这行业。”参与共富工坊建设的村党员干部回忆道。一年前,永丰镇养鸡产业仍停留在传统“公司+农户”模式,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瓶颈凸显。
面对这一现状,镇党委主动担当、靠前服务,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成立工作专班,仅用半个月就完成政策处理、土地流转等工作,推动共富肉鸡养殖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如今的共富工坊,不仅实现了养殖环节的智能化、标准化,更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主阵地”。

“在这里既能发挥专业所长,还能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这是件有意义的事。”青年陈士圆说,通过参加立华牧业组织的智能设备操作培训,他快速掌握了现代化养殖技术,现在他负责的鸡舍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该工坊已吸引7名青年入乡就业,通过“订单认养”模式带动23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为村集体带来每年超20万元的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产业增效、青年成长、农户增收、集体壮大”的多方共赢。
政策护航强保障
“创业初期最愁的就是资金,多亏了镇里的‘青年新农人专属信贷’,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入乡青年冯逸感慨道。去年,冯逸返乡创业,却因启动资金不足陷入两难。得知情况后,镇党委积极对接农商银行开展党建联建,为其申请到专项信贷支持,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为让青年在乡村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永丰镇系统构建“五大支持板块”,打出政策“组合拳”。在技能培训方面,依托立华牧业实训基地每月开展智能养殖、电商运营等培训,推动青年与农户“结对帮带”,实现技术共享、共同提升。在金融支持方面,筹集160余万元启动资金,设立“青年新农人专属信贷”,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为创业项目注入“金融活水”;在资源对接方面,通过“青年创业合伙人”平台定期举办项目对接会,促成有技术的青年与有闲置资产的乡村精准“配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销售渠道方面,打造“线上直播+线下商超”双循环模式,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在生活保障方面,建设可容纳30人的青年公寓,配套共享食堂、休闲驿站,推出返乡车票等暖心举措,让青年感受到“家的温暖”。
“镇里联合高校共建的‘乡村梦想创造营’,让我们能直接向专家请教;‘乡约浙里’创意大赛更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青年创业者表示,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创业能力,更坚定了扎根乡村的信心。如今,永丰镇已形成“举办一场赛事、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方发展”的良性循环,政策红利正源源不断转化为青年创业的内生动力。
协同发展开新局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2000平方米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未来这里将成为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工坊。”在永丰镇肉鸡分拣中心观景平台,镇党委委员金建敏介绍道。当前,永丰镇正深化“政府+龙头公司+共富工坊+集体/农户”四方协同机制,打造“一核多点”青年入乡示范站点,以肉鸡分拣中心为核心,辐射周边养殖基地,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青年创业拓展更广阔空间。
“双导师”育才体系是永丰镇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一招”。“高校专家给我们讲前沿技术,本土老技术员教我们实践经验,这种‘理论+实践’的模式让我们成长很快。”青年技术员小周说,通过与浙江美院、浙江财经大学团队的合作,他参与研发的生态肉鸡包装设计更受市场欢迎;在本土养殖能手的帮带中,他熟练掌握了疫病防控等实用技能,如今已能独立负责养殖基地的技术指导工作。

从“原乡人回流”到“新乡人融入”,从“技术合伙人”到“乡村建设者”,越来越多青年在永丰找到了人生价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们不仅要吸引青年回来,更要让他们留得下、创得成。”永丰镇党委书记葛乾锋表示,接下来将坚持以“引才更要留才、留才更要兴才”为导向,通过“四个一”党建引领青年入乡机制,推动青年与乡村从“参与”走向“共生”,实现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