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临海巾山上,风吹过的是悠远文脉的气息。
在三元宫旁,生长着整座巾山上最古老的一株香樟树,已有600多岁。它的虬枝遒劲有力、缀满绿叶,恣意向四周伸展,像要把整个天空都揽入怀中。那庞大的树身,需四五人合抱才能围住。古樟树深深扎根大地,承载着悠悠数百载的历史厚重。
“王士性当年就在这棵树下读过书、乘过凉、看过景。王士性在的时候,这棵树也已经200多年了。”王士性研究会秘书长林大岳立于树下,娓娓道来这段渊源。
王士性何许人也?他是我国明代人文地理学家,临海沿江镇兰道村人。他年长徐霞客40岁,一生游迹几乎遍布全国。王士性擅长人文地理学,徐霞客擅长自然地理学,二人一道被誉为中国地理学上的“双子星”。作为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王士性所写的《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是我国最早的人文地理学专著;其中,《广志绎》还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记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学巨著。
王士性与巾山的渊源,早在童年便已种下。他自幼在台州府城跟随其族叔王宗沐长大,对巾山的一草一木熟稔于心。后来他走向仕途,走遍天下,游遍名山大川,却仍对家乡的巾山情有独钟。他用“江风江雨应无限”来赞美巾山,还记录下了“池中见双塔影,而不见山上塔”的奇观。巧妙的是,王士性的笔下也曾描摹过巾山的树,在他眼中,这里“两峰古木虬结,秀色可餐”,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风物的偏爱。
古樟树下,还有一段金石之交的佳话。明崇祯五年(1632),徐霞客两度登上巾山,就借住在古樟附近的“小寒山别院”里。院子的主人,是临海名士陈函辉。
那一夜,二人烧灯夜话。徐霞客“叙其半生游屐之概”;而陈函辉则向徐霞客推荐了王士性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读后深为折服,尊称王士性为“王十岳”,也由此开启了他“万里遐征”云南的梦想。后来,《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站,就是以王士性和陈函辉的家乡台州作为开篇。
而今,当我们登上巾山,站在古樟树下,再读王士性在《台中山水可游者记》中“百艘齐发,呼声动地”的记述,三江潮声犹在耳畔。
文脉赓续,知音不绝。古樟树像立于巾山上的一个历史坐标,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们在历史流转中,依稀触摸到先人的风骨。而那些关于知音相逢、山河梦想与文脉传承的故事,也会在代代游人的驻足与品读中,不断延续、流淌。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