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56岁的卢文静正耐心指导高三学生。“注意构图要上紧下松、左右均衡,画面体现一定的空间层次感。”她轻描示范,耐心讲解要领。
今年是卢文静执教的第37年。作为正高级讲师、装饰美工与广告设计双技师,她首创“三立”育人模式,打破传统职教壁垒,让万余名中职学生在美育中找到人生方向。
凭借突出教学成果,她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等70多项荣誉称号。今年又获评“浙江省杰出教师奖”,是浙江省中职学校及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首创“三立”模式
初入职时卢文静观察到,传统职教实践多聚焦技能训练,而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环节存在相对弱化的现象。2005年,她接手高二美术班时,学生小陈因打架、抽烟等问题面临退学,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
一次偶然机会,她得知小陈父亲从事佛雕、爷爷擅长书法,受家庭熏陶的小陈其实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她当即鼓动小陈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手把手指导其创作。最终,小陈的作品获全国二等奖。这一经历让小陈重拾学习信心,成功考上大学。
从小陈的转变中,卢文静找到突破传统职教困境的方向。她首创“立项・立美・立人”三立育人模式。“让学生从一个个小项目入手夯实技能基础,依托展览、竞赛等多元平台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思维,最终把美育落到‘立人’上。”她介绍。
通过这一模式,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先后获得全国奖项228项、省级奖项160项,高考升学率常年保持高位。她独著的《学校视觉形象手册》,也成为职教领域首部系统性美育指南。
2018年,卢文静作为台州市教育专家团队成员,远赴新疆阿拉尔职技校送教讲学。“当时有个20多个民族学生组成的班级,一些学生连午饭都难负担,却对艺术充满向往。”这幕“物资匮乏与精神富足”的强烈反差让她印象深刻。
为此,卢文静不仅带去标准化视觉设计方案,策划打造校园文化符号,捐赠书籍,更通过开设示范课,系统引导当地教师将美育融入日常课堂。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职教师资“破茧成蝶”
卢文静在担任学校教科处主任时,发现教师课题参与率较低。“很多老师认为上好课就行,觉得做科研难度高又浪费时间,这不利于长远发展。”她回忆。
对此,她提出“三业、三型、三化”师资培养目标,并创新打造了海鸥论坛、名师讲堂两大平台。
海鸥论坛每月举办一次,每次聚焦一个教育教学主题展开研讨,名师讲堂则定期邀请省内外名优教师来校授课,让老师们接触前沿理念。
青年教师王老师的成长是平台赋能的生动缩影。在她备战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期间,卢文静从选题、课件制作到形象设计全程指导,反复打磨,最终助其获全国一等奖。“她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合鸣。”王老师说。
三年前,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荣休后卢文静被学校转聘为“鸥阵”班导师,即便因久坐患上腱鞘炎、飞蚊症,她仍一如既往为教师们答疑解惑。
在其推动下,学校历经“十五”到“十四五”的跨越发展,教师课题参与率从8%跃升至37%,“十三五”期间获课题优秀成果奖63项,发表或获奖论文630余篇,12门课获评省、市级精品课程。
平台还培育浙派名师1人、台州市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2人,学校成为台州市教师发展培训优秀单位。卢文静的师资培养模式在省内外推广,其工作室还先后与近10家企业合作,提供师生实践实训平台。
让教育反哺社会
2014年,卢文静领衔成立“L77”创意工作室,联合壹邦、比高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工作室已为20余家企业无偿提供设计方案,带动85名学生通过项目实践获得勤工俭学机会。
她还带领团队设计绘制城市文化墙、企业VI系统,覆盖温岭多个街道,并为多所民工子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温岭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卢文静在履职期间始终以教育者的视角关注社会问题。“教育不是封闭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她说。
她提出的《进一步缓解我市城区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案》被列为重点督办件,推动增设3处天桥、优化5条公交线路;《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议案获温岭市领导批示,促成出台3项扶持政策;她关注的中小学生近视防控议题,也推动学校调整照明、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
如今,卢文静培养的学生也加入反哺队伍。学生小陈创办设计公司后,在学校设立“壹邦奖学金”,已资助近百名贫困生;学生有成为知名画家、纹身艺术家……回校开展公益讲座。
“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这是教育反哺社会的意义所在。”她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