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江于萍:“被帮助”的群体也可以帮助别人
为残疾人支起精神“硬脊梁
2025年09月0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陈栋

9月2日,烈日灼灼,在温岭市箬横镇的“残疾人之家”门口,几张桌子搭成的凉茶铺子前围了不少路人,大家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杯子,一杯温水下肚,炎热和干渴消退了大半。

“您…请…慢点…点喝。”工作人员结结巴巴的提醒话语透露了他的“不同”:原来这些服务大家的工作人员全是“残疾人之家”的成员。“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江于萍在一旁陪着,协助成员做好这场“送清凉”活动。

多年来,身为残疾人代表的江于萍心向阳光,乐观进取,不仅在镇里为残疾人撑起多家庇护所,带领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改善生活,而且打破大家对残疾人“需要帮助”的固有认知,组织成员们主动向外界贡献一份力。用不一样的“硬气”彰显残疾人的坚韧不拔,将不修饰的“感恩”化作微光徐徐反哺社会。

“知心大姐”为成员打造自食其力的“家”

走路的时候,江于萍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的重心,让僵硬无力的左脚可以短暂支撑起身体,方便右脚蓄力迈出下一步。摇摇摆摆,看着很辛苦,但并没有阻碍江于萍每日在4个“残疾人之家”间来回奔波的步伐。

20多年前,尚在高三冲刺阶段的江于萍因类风湿关节炎恶化无法走路,虽然做了膝盖手术,但仍引发左足退行,落下了残疾。“从健全人变成了残疾人,我难以接受,花了很久才慢慢适应了一颠一簸的生活。”

因为经历过残疾前后的巨大人生落差,江于萍特别能够理解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尤其是那份在内心深处疯长的自卑和无奈,如连着血肉的纱布,时有捻痛。所以在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后,江于萍便立志要从事和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工作,帮助这个群体的同时,也是在救赎自己。

2007年,江于萍通过努力进入到温岭市箬横镇残联,担任专职委员。箬横镇约有5000名残疾人,江于萍为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坚持每日走村入户,年均走访残疾人家庭约3500户次,倾听心声,了解需求。在她的主导和推动下,自2019年起,箬横镇内先后建成四家“残疾人之家”。“不少残疾人员平时无人照管,自己在外面也找不到合适的谋生方式,生活普遍拮据压抑。所以我给他们打造起这样一个温馨的家。”

在江于萍撑起的这个家里,没有异样的目光,没有伤人的话语,只有温暖关怀的鼓励,还有越过越好的生活。在江于萍看来,真正帮助到残疾人的,不仅是为他们撑起一把伞,更要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江于萍在“残疾人之家”的基础上,为成员打造了“工疗”共富坊、“农疗”共富园、残疾人文创基地等扶残项目,通过教大家做来料加工、种植经济作物和制作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有所为,也实现有所得。据统计,自“残疾人之家”成立至今,江于萍带着近百名常驻成员,通过自己的劳动,已经实现创收30余万元。

39岁成员江琴虹,天生唇腭裂,小时候动手术时因麻药过量影响到智力,个子在长,智商却停在了几岁小孩的水平。尽管说话都不利索,但她每天坚持准时到附近的“残疾人之家”参加劳动,在她简单的世界里,“残疾人之家”不仅是避风港,更能为她提供工作,让她赚到生活费。她的父亲江老伯说起女儿,感动落泪。“是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女儿依靠,让她的精神世界有了挂念的东西。”

培养一技之长让残疾人“站起来”

80后的林微雁,自出生后便一直笼罩在白化病的折磨和阴霾里,惨白的皮肤和不能沐浴阳光等特点,让他受尽嘲笑。江于萍则一直将他护在身后,不断劝慰,也鼓励林微雁学习技能,学有所长。

在江于萍的引导和帮助下,林微雁渐渐重拾信心,在不断学习和努力下,2020年的时候成功考上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进校深造后,如今在杭州的一家康复中心担任技师,生活有了着落,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如今还有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儿子。

“我的一切都是大姐给的,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我可能至今还沉沦在痛苦的深渊中。”也是意识到掌握技术可以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林微雁经常在空暇时返回温岭箬横,在几个“残疾人之家”间辗转,不厌其烦地将按摩复健手法教给其他成员。

一直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技术可以改善生活,所以在“残疾人之家”里,江于萍不仅给“鱼”,还教“渔”。“我会从残疾人里挑选部分有技术且教学能力比较强的成员来当授课老师,如果没有相应的人选,我也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从外面请一些老师过来,不定期地给成员们上上课,教一些技能和手法。”

“残疾人之家”管理人员陈洪聪因小儿麻痹症,原先靠开残疾车谋生。后因残疾车被禁止运营后,陈洪聪失业在家,自怨自艾,靠低保勉强度日。也是江于萍知道他的情况后,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我们只是残疾,又不是残废,不能自暴自弃。”

每次有技能培训会,江于萍都不由分说地拉上陈洪聪。从一开始被逼着学,到慢慢地感兴趣自己要学,肢体残疾但头脑灵活的陈洪聪学会不少技能,人也变得自信开朗。江于萍见苦心初见成效,邀请他加入残疾人之家的管理层。

如今的陈洪聪学会了各种手工类技术不少于10项,还掌握了轮椅式太极拳等多门文体技艺,不仅是“残疾人之家”的骨干,更在“残疾人之家”的日常运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除了低保,我还有做管理员的工资,以及参与手工制作的‘分红’,生活也在一天好过一天。”陈洪聪提及人生的“伯乐”江于萍,就感激得满眼泪花。

在江于萍为首的管理人员的带动下,如今的“残疾人之家”有欢声笑语,也有学习氛围,大家互帮互学,不少成员也都慢慢成了“多面手”。技多非但不会压身,反而会令曾“矮”别人一截的他们越长越“高”。

成立首支残疾志愿者队伍走上街头回报社会

人多少都是有点“野心”的,“残疾人之家”的成员们也是如此。在有了技术,有了人生追求后,大家都寻思起用自己的所学去做点什么。

几年前的一天,江于萍陪同几名成员去镇里办理了低保和补助,在回来的途中,看到路边有一群义工在做公益活动,分发传单,做一些反诈相关的宣传。江于萍和几名成员上前要了一些传单,帮忙分发给路人,做好提醒工作。

“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公益活动,但几名成员回来后都很兴奋,那是一种习惯了接受别人帮助的一群人,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去服务别人的欣喜。”江于萍受到了启发。

此后,她了解到哪里有在做公益活动的,便会组织一些愿意参加的成员赶到现场参与。一开始,不少人也觉得挺新奇,但次数多了几次,一些质疑声也传了出来。“大致的意思是残疾人‘自身难保’还要来做公益,说我们是搞噱头。有些举办方甚至会劝离我们,理由是万一活动途中残疾人发生什么危险,他们承担不起责任……”

面对来自外界的恶意和不解,江于萍没有放弃争取权益,成员们也是越挫越勇,愿意报名成为志愿者的人数越来越多,于是江于萍成立了“百人旭日团”的残疾人公益组织,将这项公益工作组织化,常态化。这个团队中的成员,除了“残疾人之家”的人员外,还吸引了残疾人的家属、朋友加入,队伍在不断壮大着。

除了积极申请参加社会各界的公益活动外,江于萍也多方联系,争取机会,拿到一些公益活动的主办权。“相比正常人,我们残障人士完成一场活动的难度要高得多,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在江于萍的引导下,“百人旭日团”的公益活动覆盖面逐渐广泛:每个月的初二,成员们会下村为老人们提供理发、量血压等服务;夏季炎热时,“残疾人之家”就经常自制凉粉和饮品,大家一瘸一拐地将这些融入爱心的解暑食品送到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手中;得知有孤寡老人生活不便,家里脏臭无人打扫,成员们拎着清洁用品上门,里里外外整理得干干净净,七十多岁的李大爷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成员们苦学而成的复健、厨艺、发艺、电工等各类技术都派上了用场,左邻右舍见了都忍不住夸赞道:“你们真是无所不能!”

更意想不到的是,平日里那些排解寂寞,自娱自乐学来的吹拉弹唱的表演功夫,也被江于萍巧妙地运用起来,成立了“阳光艺术团”,原本害怕被世人关注的群体,如今以自信的神态出现在大众视野,台前幕后的表演和筹备专业且有序,丝毫不输于常人。

“通过文艺演出,可以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建立自信。”作为“大当家”的她,一直在为成员们的“破茧重生”默默付出着。不是科班出身,她就努力学习编导,自编小品、撰写台词,导演策划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助残晚会,俨然成了艺术团的“金牌”创作者。她还动员身边的同事、家人、同学义务参与后勤,提供演出服饰,提供化妆服务,为艺术团“塑形”。现在,艺术团每年组织各类公益演出20余次,受众近万人。

在她看来,没有一个人天生就应该佝偻着,哪怕被病痛折磨,肢体残缺,但他们的灵魂不应该被不健全的肢体所束缚。江于萍在努力地,便是为这些“矮”常人一截的群体注入不屈的灵魂,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个个“铁骨”铮铮。


标签: 江于萍;残疾人之家;公益活动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