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洋湖的水,映着梅山的轮廓,百年未改清冽;梅山村的山,驮着晨霜暮雪,默然伫立如昔。就在这山水环抱的院桥一隅,一位老人的身影虽已远去,那段烽火岁月却仍在田垄间低语。
他叫王才通,1919年1月11日生于黄岩院桥梅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守着山脚下的几分薄田,农闲时帮人挑货、修农具,七口之家的日子,像村边的潭,清苦却也透着韧劲。王才通在兄弟中排行第二,自幼失学,十三四岁便外出帮工,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的重量。
1939 年初,兵燹祸至浙东,王才通被抽丁入伍,成了国民革命军第 26 师野战补充团的一名步兵,在父母的不舍与牵挂中,他从梅山村的田埂间奔赴战场。
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朴素信念,他很快便体验到战争的残酷。他经历的第一场硬仗在绍兴,一场极为惨烈的战斗。全排四十多人上前线,最后只剩他一人存活。绍兴的血火,没磨掉他骨子里的硬气,这份残酷,只让他把‘守土’二字刻得更深,化作沉默里的韧劲。1941年3月,他随部队参加上高会战。此役中国军队合力围歼日军第34师团一部,击毙日军逾万,取得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王才通与战友共享难得的战后改善:军委会奖授大炮一门,每人发饷二元,上高县政府赠送毛巾,士兵两人合盖一被——比起从前数人一被,已是欣慰。
在装备悬殊、补给困难的条件下,他和战友们时常要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和密集的火力网。但这位院桥走出的士兵,和无数同胞一样,坚守着“明知不敌,亦战至终”的信念。1943年8月,伤愈后的他退役还乡,重新扶起锄头,回归土地。
往后的几十年,他彻底回归为一个农民,耕地种稻,将过往的峥嵘深埋心底,默默耕耘着家乡的土地。那段烽火岁月,他很少向人提起,就像许多院桥老兵一样,把轰轰烈烈的过往埋进平静的日常。2015年9月3日,他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编号2015119385——这份荣誉既是一段无声岁月的回响,也是一位院桥老兵沉默却滚烫的赤子心。
梅山村依旧宁静,湖山相映,田畦井然。王才通老人已于2023年辞世,但他的足迹,如田垄间的晨露,仍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隐隐生光。他没有显赫的声名,军阶也只是普通士兵,却是这片大地上千万平凡英雄的缩影 —— 从田垄里走出,为山河而战,再回到田垄,以最质朴的方式深爱着脚下的山河。
院桥的儿女,如山一般坚韧,似水一样长流。他们沉默如泥土,却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挺身。我们缅怀王才通,也致敬所有如他这般无声奉献的普通人。正是他们,用热血和坚守,在烽火岁月中铸就了民族的气节。这种精神,是鉴洋湖的底色,清冽却坚韧,流淌过烽火岁月,仍在滋养院桥的田畴;是梅山的晨霜,沉默却厚重,落在每代人的肩头,化作“守土爱家”的本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