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小人节”快乐!宠娃,我只服石塘
2025年08月29日 来源: 温岭发布

又到了农历七月初七,

当大多数地方沉浸在

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中时,

石塘镇却迎来一个

独具特色的节日——“小人节”。

这个节日与爱情无关,

而是专门为16岁以下儿童祈愿的盛会。

资料图

今天,

小布就带大家了解

这个特殊的习俗~

闽南遗风,源远流长

石塘“小人节”是闽南文化在石塘最鲜活的衍生和最鲜明的人文标签。300多年前,石塘先民从福建泉州惠安、漳州平和一带迁徙而来,至今仍保留着闽南习俗。

历史上,闽南民间称织女为七娘妈,在石塘渔民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是小孩的保护神。七夕为七娘妈生日,所以,在七娘妈生日的这一天都要祭拜她,为家中的孩子祈福,祈求七娘妈能庇佑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有美好的前程。

石塘“小人节”是名副其实的小孩子节日,相当于把小孩子都集中在七夕这一天过生日。从小孩1岁起开始做,一直做到16虚岁止。因此,16虚岁“小人节”庆典就成了象征成年的分水岭,如此一来,“小人节”便又有了“成人节”的内涵,被赋予了神秘而神圣的色彩。

彩亭彩轿,匠心独运

“小人节”的主祭品是精美的彩亭和彩轿(男童用彩亭,女童用彩轿)。这些纸扎作品通常以竹子、彩纸或绢为主原料。

人偶头部制作材料取自田间细泥,从选泥、和泥、制模到上色、开脸、点睛等,单脸部就需要十几道工序,工艺相当精致。艺人们在一颗樱桃大小的人偶头部画上戏曲脸谱,按各种人物的特点进行精细化妆,脸部表情丰富,造型大胆夸张。

彩亭每层装饰着戏曲人物小泥偶,题材多取自《封神榜》《西游记》《七仙女》《八仙过海》等民间戏曲故事。16岁孩子使用的“满金亭”和“满金轿”更为精美,顶层屋脊两端贴着一对恰似状元帽子上的宫花,暗示金榜题名。

民间工匠们将戏文中各种人物的表情和个性都浓缩在小小的彩亭场景中,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美学意义,既展现了石塘人的聪明才智,也给渔村的生活增添更多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工匠们用可贵的沉稳和专注,孜孜不倦地继承、发扬着石塘非遗文化。

非遗瑰宝,传承发展

2006年,“石塘小人节”被列入第一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1年,温岭石塘“小人节”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化石”。

近年来,温岭市每年组织举办大型集体祭祀仪式,以“敬畏自然、守望传统、崇尚生命”为核心,积极提升节日内涵。

2017年,“小人节”祈福礼获台州市“醉美乡村”文化礼堂礼仪大赛金奖。

2018年,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石塘小学报送的《“七夕小人节”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今天,石塘小人节已不仅仅是传统仪式传承,更是情感的延续,它混合着孝道和乡愁,记载着渔村数百载的文化与历史,充满着对美满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标签: 石塘小人节;七娘妈;闽南;彩轿;人偶;非遗;戏曲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