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人文乡村共创中心,市民们正在挑选购买当地特色的产品。市民张女士说:“从日用品到农产品都能买,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也便宜。”
当前,乡村发展的重心正加速从“建起来”向“活起来”的运营维度转变,路桥区敏锐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系统排摸和梳理乡村闲置房屋、公共空间等“沉睡资产”,通过适度修缮与功能改造,融入文化展示、社交互动、技能培训等多元功能,让空间“用起来”的同时更“聚人气”,为人文乡村建设赋能聚力。
一纸“印”出新图景
金大田人文乡村共创中心里,不仅有特色产品,以本地文创产品和非遗传承为主题的活动,如今已成为乡村活动的常态。
在这里,一座复刻版大型恐龙潮玩纸模格外吸睛——它们出自新桥本土印刷企业“宏大印务”旗下文创品牌“纸客工坊”。这些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纸艺的立体拼图,为企业打造品牌展示新窗口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更广阔的产业新路。
“我们从新桥出发,走向了全国。”纸客工坊负责人林祺豪表示,通过精准定位、渠道创新,企业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增长超20%。
金大田人文乡村共创中心不仅实现了农业观光、工业智造与旅游休闲的三维联动,更让传统印刷焕发出全新生命力。无独有偶,另一家包装印刷企业“瑞康”依托田园风光,推出“田园烧烤”系列文创产品,将产品开发与地域风貌深度融合,既“卖产品”,也“卖风景”“卖体验”。
新桥镇宣传委员郑娴介绍说:“我们还计划与国企合作,打造‘野孩子的春天’二十四节气非遗主题馆,让非遗技艺在与自然时序的呼应中融入童年生活。”
一块米糕蒸出好日子
筛粉、放馅、做造型……金清镇高升村,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体验高升糕的制作过程。
这道传统糯叽叽点心能从农家灶台走向市场舞台,奥秘藏在村里的人文乡村共创中心。在这里,青年创客、村播达人、文化特派员等力量被聚到了一起。
“之前游客总说带不走,现蒸的搁半天就硬了。”青年创客周丹彬说,“现在通过升级制作工艺和调试原材料配比,做成了冷加工糕点方便携带。”
在摸索中不断创新,村播达人王敏则尝试通过直播,把高升糕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高升糕。
而身为村里的文化特派员,路桥区文化馆副馆长张任琼从包装上帮助“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糕体造型从方正变身为吉祥算盘;福星阁、高升村文化礼堂、龙泰灯塔等成为包装制作的蓝本。
目前,市区多家店铺已经上架售卖高升糕,并且通过成为演唱会的城市伴手礼打响知名度,今年订单量达5.3万个。
高升村的热闹可不止高升糕。村里引进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团队驻村创作,成功培育了20余名“新农人”。同时,设立“主理人”制度,为文艺轻骑兵、非遗传承人、电商主播等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功孵化出“非遗酒坊”“海洋围垦主题研学线”等特色项目,金清草席被选为“小红村大会×瓶行宇宙创新节”会议官方伴手礼。
一针一线“串起”发展
蓬街镇小伍份村的红旗粮仓共富工坊里,村民们正低头专注着绣花。用不了多久,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布贴画,就将出现在各地文创橱窗里。
张秀洁是路桥区非遗项目布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传承着路桥普明染织技艺,她说:“现在我把技术教给村民,她们利用空闲时间接单,既自由又能赚点家用。”
文化产品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子”得益于人文乡村建设的春风。2019年,乘着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的东风,镇里改建了村里闲置数十年的粮仓,开启粮仓“新生记”。2022年,当地着手打造路桥区首家以非遗为主打,来料加工与农文旅相融合的红旗粮仓共富工坊。张秀洁就是最早入驻工坊的非遗手艺人之一。
张秀洁不仅是这座工坊的“灵魂人物”,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在她牵引下,“嗨!小蓬友”研学基地等7个文化点位如珠链般串联起来,嘿GO露营咖啡工坊等5处文化空间也点缀乡间。
“我们借闲置老屋和公共空间,‘搭’起了一个人文乡村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小伍份村党委副书记罗中秋表示,“在强村公司的运营下,周边村的文化人才、企业和项目都聚集过来,共同为人文乡村注入活力。”
如今,闲置的红旗粮仓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人文乡村共创中心的核心载体。今年以来,工坊已举办各类文化产业培训近30场,参与超过600人次。
路桥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人文乡村共创中心的落地,不仅让路桥的乡村资源实现了从‘闲置’到‘活用’的转变,更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运营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持久的文化动能和内生动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