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海明珠”浙江台州遇见“沙漠明珠”新疆阿拉尔,当“向海图强”的精神对话“屯垦戍边”的传奇……近日,台州市路桥区东方理想学校168名师生组成的“大海孩子看大漠”和合石榴籽融情包机研学团,抵新疆阿拉尔市,一场饱含特殊情谊的旅程开始了。
“台州的海风还带着咸湿的味道,转眼间我们就已踏上阿拉尔的土地。大漠的风带着些许凉意,但挡不住我们双向奔赴的热情。”研学团负责人、东方理想学校副校长林菊英感慨。
此次活动由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统战部、第一师阿拉尔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台州市海事局联合主办,与此前举办的“大漠孩子看大海”活动形成呼应,推动民族团结更进一步。
“沙漠之门”景区位于阿拉尔市,是浙江文旅援疆“双珠”计划(即打造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明珠带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明珠带)的一部分,景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年均接待游客60万人次。昔日的“死亡之海”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新名片。
在“沙漠之门”景区,大门旁的标语“沙漠之门感恩有你”格外醒目。身着艾德莱斯丝绸的舞蹈演员跳起欢快的顶碗舞,40名参加过“大漠孩子看大海”活动的阿拉尔各族学生列队欢迎,拉开了此次研学活动的序幕。现场,两地学生互赠礼物,友谊的种子悄然播撒。
“想到新疆的同学离大海远,我特地带了海鲜作为礼物。我们还相互加了微信,希望有机会邀请他们再次来台州看大海。”台州学生罗子萱说。
学生金瑞希将带来的螃蟹布偶和彩色贝壳送给了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这名学生则送给金瑞希一顶小花帽作为回礼。“我们聊得非常热切,充分感受到了新疆朋友的热情。”金瑞希兴奋地说。
对于台州同学的热情,今年刚刚参加过“大漠孩子看大海”的塔里木高级中学学生热娜古丽·艾麦尔回应:“五千里的距离阻隔不断我们想看大海和你们想看大漠的梦想,愿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
经过几天的学习、行走、实践,研学团的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见识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高一学生朱雨恒印象最深的是参观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时,讲解员讲到三五九旅官兵穿越沙漠的一段故事:全队只剩下一壶水,排长让传下去每人喝一口,等水壶传回来,只减少了一小口水。“是一路上背着最重行囊的人只喝了一小口。”朱雨恒说。
“来之前对新疆的认识是碎片化的,听很多人说新疆戈壁、沙漠多,脑海里是沙尘漫天的景象。来到阿拉尔一看,这里各方面建设得都很好、生活氛围浓厚。这次研学让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的道理,希望今后还有参加研学旅游的机会。”高一年级学生何松霖说。
研学团带队教师之一王文怡介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很多是抽象的知识,通过此次研学,他们对祖国的风貌有了更多了解,不仅见识到了阿拉尔的大漠风情,还为在温宿县托木尔大峡谷看到红色丹霞地貌而欢呼,为在喀什古城品尝到各种美食而兴奋。作为研学团随行的音乐老师,吴玺玺在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教学生唱《南泥湾》,带领大家感悟南泥湾精神在沙漠腹地的延续,在莎车县阿曼尼莎汗景区为学生讲解十二木卡姆音乐,自己和学生都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感到自豪。
“短短8天根本看不够,但对开阔眼界、增进了解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把行走的课堂做成了行走的思政课、深厚的文化课、丰富的实践课。”林菊英说。
“这趟旅程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无数颗‘石榴籽’心手相连、共同成长的新起点。”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郑波总结,此次活动是“浙阿石榴红”民族团结工作品牌的深化,也是“百校十万‘石榴籽’青少年融情”工程的实践。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通过建立双向融情机制,已组织40余名阿拉尔学生参与“大漠孩子看大海”研学活动,组织近300名台州学生参与“大海孩子看大漠”研学活动,架起一座连接大漠与大海的心灵之桥,让两地青少年双向奔赴、深度交流、和合融情。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