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仙居县淡竹乡十三都坑沿线,大批游客在水岸边乘凉、戏水、玩沙,车辆川流不息,游人往来如织。欢声笑语中,各村民宿、餐饮等业态一片红火,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一幅“山水与产业共生、生态与富民同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仙居县地处浙东山区,境内永安溪穿城而过,大小支流纵横交错,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河湖整治作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纽带,依托永安溪沿岸丰富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
制度创新 保护发展并重
淡竹乡十三都坑,作为永安溪第二大支流,不仅是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节点,更是串联起神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滨水廊道。
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推动民宿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因地制宜打造露营基地、举办马拉松赛事,创新布局“咖啡+”等多元业态,让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经济价值。
为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淡竹乡推行“绿色公约”,建立“绿色货币”制度,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引导农家乐、民宿规范处理垃圾,实现垃圾投放率100%。这一举措,不仅守护了清澈溪流与翠绿山林,更带动各类业态增收10%以上,形成从自然生态保护到人文价值挖掘、再到消费经济繁荣的完整产业链路。
坐落在淡竹乡北部的下陈朱村,依韦羌溪而建,距神仙居景区南门仅1公里,是天然的戏水天堂。自2016年启动新农村改造以来,该村旧貌换新颜,一批颇具古典韵味的浙派特色民居错落有致,30家精品民宿开门迎客,成为游客体验山水风情的首选之地。
“我们村招引森林营地、水上乐园、高端住宿等7个实体项目,正在推进滨溪景观带夜游提升工程,打造山野夜游新地标。”下陈朱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旭介绍,村里还计划引入山野厨房、纳凉市集、精酿啤酒屋、滨溪咖啡馆等多元业态,让乡村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多元。
“淡竹乡充分发挥河长制优势,发动乡、村两级力量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共同守护十三都坑的一湾碧水。”淡竹乡党委书记陈黄坚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村民在家开民宿就能实现增收,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村民王冬凤和丈夫,就是生态红利的受益者。曾经常年在外务工的他们,看到村里民宿产业的发展机遇后,毅然返乡,将自家房屋改造成“聚友居”民宿。
“以前守着老房子望山兴叹,没想到如今靠它能过上好日子。”王冬凤满脸笑容,“旅游旺季时,民宿天天爆满,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不成问题,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家人。”
产业升级 激活生态红利
好山好水,带旺了民宿业、餐饮业,更激活了乡村经济。截至目前,该县民宿已达630家,等级民宿29家,其中白金宿3家、金宿3家、银宿23家。共有客房6500余间,床位1.1万余个。
从单一的“住”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永安溪沿岸的绿色产业正不断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仙居县依托杭温高铁即将通车的交通优势,立足各村特色资源,巧妙融合人文乡村建设与青年入乡工程,串联起步路、官路、田市三镇五村,着力打造高铁滨溪精品片区,构建“点上出精品、线上成风景”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紧邻永安溪畔的“观麓·自然聚场”,距杭温高铁仙居站仅7分钟车程,是精品片区的亮眼节点。该聚场精准定位亲子家庭、青年群体、来仙游客三个核心客群,精心打造溪引力、森聚场、咖啡屋、霍比特小屋、雨林部落、森林市集六大主题板块。
开放式的业态模式,成功吸引1家特色咖啡馆入驻,并与20家团队达成合作,涵盖研学、婚庆、摄影、舞蹈、康养等多个领域。试运营以来,日访客量连续突破5000人次,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拍照、休闲放松的新去处。人们在此慢品绿野时光,快享童话梦境。
与此同时,仙居县围绕永安溪主轴线,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吸引绿色化产业集群落地。近年来,全县新签约项目中,70%以上依托永安溪生态资源,布局在永安溪周边区域,让河湖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
通过持续探索实践,仙居绿水青山间,“点绿成金”路越走越宽,“一城山水满城绿,水美业兴入画来”的美好愿景成为生动现实。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