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台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一次将创新“置顶”,提出要以创新台州建设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台传媒记者 雒溢凡/摄
台州的未来创新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要以三大牵引性抓手为重要载体,以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为主要支撑,以“两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加快构建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充满活力、更高能级、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台州。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1.5%,居全省第三;创成全省唯一的空天产业未来先导区,构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台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正不断在攀高向新,驱动着全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加速“新”势能在这座山海水城集聚,《决定》提出了一个跳起摸高的新目标——
到2030年,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行地,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韧性、更有竞争力,实现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四个基本建成”。
“《决定》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逻辑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是对台州创新工作的再部署、再动员。”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承说,下一步将围绕“两篇大文章”,找准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化的结合点,构建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枢纽的高质量科学技术与人才供给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龙头科技企业为先导,以“四题一评价”为范式的技术攻关体系;以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保障、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输出、创新孵化、成果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全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鼓作气、奋力一跃。下阶段,我市将锚定“四个基本建成”目标,建立涵盖人才引育、科研平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全口径的科创投入增长机制,按照“深谋划、硬投资、软建设”的要求,深入实施“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力争今年全社会创新投入增长10%以上。
教育、科技、人才是创新台州建设的关键要素,其中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决定》提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全会对‘建设创新台州’的系统规划,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台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关键指引。”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院长吴勇军说,“我们将以‘研究院 + 工程师分院’为核心,聚焦能级提升、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推动‘两院’融合,赋能台州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服务地方发展,打造校地合作样板,助力创新台州建设。”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建设创新台州的路径和方法。接下来,台州将重点加快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推行“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深度联动模式,加快构建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产业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今年力争新增省级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各1家以上。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决定》提出,面向国际国内全方位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加快集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台州何以有为?“我们将深入实施产业链人才引聚行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自主培养能力、创业创新活力和发展贡献力,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开展“访工访学访窗口”行动,围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靶向引进顶尖人才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青年人才“挑大梁”行动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全力破解工程技术领域堵点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转化落地。
人工智能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具有颠覆性作用,是抢占未来制高点的关键领域。
“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抓好做实‘人工智能+’文章。”针对《决定》提出的“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家给出了不少建议。
在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这一浪潮中,台州凭借产业集群多、企业数量多、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已下好“先手棋”:积极布局建设浙东南智算中心、浙东南天翼智算谷等2个算力设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位于黄岩的浙东南智算中心以稀缺的算力资源,正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逐渐形成算力产业生态圈,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曙光。
“截至2025年5月底,我们已完成14家企业合同签署,合同总算力约311P,占智算中心总算力的80%。”浙东南智算中心负责人王正哲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算力赋能,聚焦工业制造、低空经济、新材料三大纵深领域,持续释放算力价值,驱动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在“人工智能+”这条赛道上如何跑出加速度?台州已做好谋划: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高地,推动“智能应用+智能终端”双轮驱动,积极发展模型、芯片、机器人等核心产业,推动重点企业迭代智能终端产品;围绕“人工智能+”谋划新场景、布局新项目、研究新政策,加快形成人工智能发展“百大场景、百业革新”的发展态势,打造长三角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