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被蚊子叮个包,顶多痒几天就好?近期,大家热议的“基孔肯雅热”可不一样——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咬了,可能突发高热、出现皮疹,甚至手腕、手指、脚踝等关节还会出现疼痛。
8月1日,记者从路桥区卫生健康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尚无相关案例,但早已备好“防蚊盾牌”。
引发“基孔肯雅热”的“罪魁祸首”是伊蚊(花斑蚊)
日常接触、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病毒,且蚊子叮病人后,需要先“养”病毒2至10天才能具备传染性,只要抓住“时间差”及时灭蚊,就能掐断传播链。蚊子幼虫的生长离不开水,花盆托盘、楼道角落空瓶、废旧轮胎等积水处,都是蚊子的“幼儿园”。
目前,路桥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公共场所及外环境进行整治,降低蚊虫孳生风险,但家里的小角落还得靠自己:清除家中闲置容器的积水、给水生植物换水洗瓶……消灭蚊子的“老巢”。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针对性疫苗和特效药物,但它并不可怕,防住蚊子就能打赢这场仗。
01
家中可选择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挂蚊帐,电蚊拍随手挥一挥,让蚊子想进都难。
02
日出后(7-9时)和日落前(16-18时)是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出门锻炼、遛弯时,需穿浅色长袖衣裤,在裸露皮肤处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驱蚊酯(IR3535)成分的驱蚊液,并避免在树荫、草丛逗留。
暑期正值出行高峰,有外出前往境外、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等地的计划,需关注当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等疫情。
市民在返回路桥后,14天内若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环境整治、清除积水、防蚊灭蚊,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大家一起“动起来”、防蚊子,让它们无处藏身,健康才能更有保障。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