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位于三门沿海工业城的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二工厂,新投入运行的数条焊接、装配自动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工业机器人正精准高效地进行减振器组装作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减振器制造商之一,西格迈的核心零件自制率超90%,是名副其实的“链主”企业。上半年,其斥资3.2亿元打造的“未来工厂”入围省级培育名单,成为产业升级的标杆。
西格迈的智能化转变,是三门沿海工业城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聚力产业提能升级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工业城规上工业产值78.9亿元,同比增长9.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3%,工业性投资增速28.7%。亮眼数字背后,是一条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脉络,激活产业新动能、筑牢发展硬支撑的清晰路径。
“链主”领航 智造聚链
走进西格迈“未来工厂”指挥中枢,大屏幕上数据实时跳动。通过部署MES(生产管理)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该企业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依托‘未来工厂’智能化设计、智慧供应链、智能化生产及质量提升等十大应用场景,产能翻倍增长,产品综合质量提升5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OEE)由原先的50%—60%跃升至80%。”西格迈总裁助理肖德平介绍。
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不仅夯实了企业自身竞争力,更产生了强大的外溢效应。
“我们将业务覆盖延伸至玉环、椒江等区域市场,并专注于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与园区发展方向协同并进。”西格迈供应链中心总监马赟表示。
依托西格迈这样的“链主”企业磁吸效应,三门沿海工业城上半年精准发力,成功招引了12个新项目落户,其中亿元以上项目签约7个、落地4个,到位外资1084万美元,涵盖了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汽车产业链的关键配套环节,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门沿海工业城东区,浙江凯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光学元件生产基地建设正酣,工人们紧张进行内部设备安装。“厂房的电力配套已经全部验收。”项目负责人闫慧玲说。
凯华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工厂的落地。“我们提供了从工业设计到模具制造再到产品交付的一条龙服务,完善了整条产业链。”闫慧玲拿起一个精密的光学元件模具样品解释。
该项目将引进德国先进注塑成型设备,并配套建设模具研发中心,建成后年产50套新能源汽车光学模具及500万件新能源汽车光学元件。
这不仅将带来18亿元的新增产值和1800个就业岗位,更关键的是,精准填补了当地新能源汽车照明系统的产业链空白,是工业城“延链补链”战略的典型成果。
服务筑基 平台育群
沿海工业城坚持“服务筑基”,变管理为服务,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推动企业链式集聚。“这不仅能降本增效、增强企业黏性,更能有效‘延链补链’,真正激活区域经济。”该工业城副主任王锐说。
下阶段,园区将建立产业链“图谱清单”,重点攻关新能源电驱动等短板领域。王锐表示:“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百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园区提供的“保姆式”服务保障。从项目审批、施工建设到投产,代办员专班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我们全程跟进项目,通过定期走访和专属服务群,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遇到的难题。企业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代办专班,我们确保第一时间解决。”三门县沿海工业城发展服务中心代办员林晨介绍。
服务至上的理念已深入园区肌理。通过常态化举办“政企会客厅”“银企对接会”等举措,园区累计服务企业40余家次,授信超11.2亿元,解决难题50余个,并引入深圳经验助力企业“跨境出海”。
同时,高能级平台建设全面提速。“一芯两翼”规划下,投资2.9亿元的科创邻里中心年底竣工并启动招商,投资1.2亿元的应急救援中心即将投用,企业职工宿舍也在谋划中。一个集政商住融合、安全有保障、活力充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正加速成型。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