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临海杜桥镇一艘“大船”的百年祈愿与传承
2025年07月24日 来源: 浙江在线 共享联盟·临海杜桥镇 王晓丹

当盛夏的暑气蒸腾至最盛,当东海的涛声与小镇的烟火交融,7月22日,台州临海杜桥镇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民俗盛典——送大暑船。

据悉,“送大暑船”的习俗,在杜桥下朱村已流传近两百年,并且“杜桥送大暑船”已被列入临海市代表性非遗项目。清中后期,杜桥一带疫病频发,尤以大暑前后为甚。当地百姓遂在下朱殿向神明祈祷,许下“送瘟神”之愿:用渔船载着供品与象征瘟神的物件驶向大海,祈求疫病消散、平安顺遂。此后,这一习俗便如东海潮汐般代代相传,从最初的驱疫祈福,逐渐演变为刻在杜桥人血脉里的文化符号。

走进杜桥下朱村,那艘即将踏上“远航”的大暑船,稳稳当当地立在下朱殿中央,尚未出海,已是全场无可争议的主角。它长8米、宽2.2米,静立在光影里时,活像一头蓄势待发的海兽——不是凭空想象的模样,而是严格照着古代台州“绿眉毛”渔船的比例细细放样,连船首微微上翘的弧度、腰身收放的曲线,都藏着老渔民传下来的“海浪密码”。

大暑船

“这船可不是随便画画的。”守在船边的老匠人王伯摸着船帮,指腹蹭过一处磨损的木纹,“你看这船底的弧度,得照着老渔船的比例来,差一分,在滩涂上就‘站不稳’;彩绘用的颜料,是蛎壳灰混着桐油调的,晒不褪色、淋不脱层,海风再大也吹不散。”

大暑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杜桥下朱殿前几十位青年挽着袖子,攥紧船身两侧的粗绳,在老者们“起——”的号子声里,合力将那艘满载心意的大暑船从殿内缓缓抬出。船身一晃,舱里的五谷杂粮轻轻作响,还有一沓沓红绸裹着的祈愿卡,被按得平平整整,字里行间全是“孩子少生病”“生意能红火”的实在念想。

送大暑船队伍

队伍刚拐过街角,一阵“咚咚锵”的热闹就追了上来。原来“三十六行”的老伙计们早就候着了:挑货郎的担子晃悠悠,拨浪鼓“咚咚”摇醒了晨雾,货担里的小糖人、竹蜻蜓引得孩子们追着跑;莲花落艺人手持铜板,跟着队伍边走边唱,唱词里既有“大暑送船保平安”的老调子,也掺了“今年收成准比去年强”的新期盼;旗袍队的阿姨们穿着素雅的水红花布旗袍,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扫过石板路。

从下朱殿到穿礁海塗,扛着船的青年额头渗着汗,却越走越有劲;跟着看热闹的大爷,时不时给身边的娃讲“以前这船是咋送的”;年轻姑娘举着手机,镜头追着货郎的拨浪鼓,也追着旗袍阿姨的身影。不知何时起,路边纳凉的阿婆、晨练的大叔,都忍不住跟着队伍往前走,队伍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长。

这场延续数百年的奇观,展现了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平安的祈愿,更是一场让每一位参与者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狂欢。

标签: 送大暑船;杜桥镇;渔船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周煜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