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这条老街逆袭成Z世代新宠,秘诀竟是……
2025年05月25日 来源: 望潮客户端

5月20日,游客从路桥富仕路向东直行,穿过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便来到小桥流水的十里长街,这里是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江南水乡传统街区之一,也是一个消费购物、文旅打卡的胜地。

近年来,路桥区凝聚“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力量,让文艺范与烟火气在十里长街共荣共生。目前,十里长街聚集各类新文艺组织机构上百家、新文艺群体近千人。

近日,十里长街入选浙江省文联首批14个“文艺两新”集聚地名单。

挖掘转化,存留老街“记忆”

漫步街中,沿河而建的民宅、精雕细刻的灰雕、迎风招展的旗幡,尽显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自路桥区启动十里长街振兴工程以来,该区的“文艺两新”代表从文脉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多次参与长街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杨晨故居、谢家里、福星阁等文化标志性建筑得到修缮复兴。

“历史文化街区是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我们发挥文艺力量,坚持挖掘转化,在十里长街打造‘文艺两新’历史文脉传承地,让城市留下记忆。”路桥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说。

路桥区在老街建立台州市首个区级“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通过打造“文艺两新之家”、名家工作室、创作基地等平台,吸引省网络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入驻,常态化开展沙龙、展演、培训活动,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近日,由路桥区作家协会编撰的《十里长街文化丛书》正式亮相,包括《长街文史》《长街诗歌》《长街故事》《长街美食》四个系列,系统梳理了路桥自东汉以来的商贸文化发展脉络。

“许多老人讲述的故事、手艺人掌握的技艺,如果不及时记录,可能永远失传。”该系列丛书的主编李异介绍,丛书编撰始于2021年,初衷是抢救逐渐消失的本土记忆。

此外,路桥区还在谢家里重建月河吟社,开展“文化润富,诗韵路桥暨台州诗词论坛”等活动,助力老街文化焕新出彩。

活化利用,绽放非遗新彩

研粉、调馅、压模……5月17日,位于十里长街非遗百工馆内,20多位年轻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并蒂莲纹定胜糕的制作。

在这个集非遗展示、技艺体验、创意研发于一体的非遗百工馆,游客可在此近距离体验草编、油纸伞等非遗技艺。

走出非遗百工馆,非遗茶空间“承香堂”、省级非遗方志驿站“新安驿”、省级非遗项目“戏剧服装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梨园春”等,让游客们感受历史气息与现代交织的独特气质。

目前,十里长街集聚了30多个非遗项目,有2家省级乡村博物馆,获评省第一批非遗主题街区。

老街周边河密桥多,乘船体验“古画奇书共一舟”的宋韵非遗,成为不少游客的心头好。路桥区启用“月河舫”游船文艺展演项目,再现“浙东小运河”繁华景象,营造出文旅新消费场景,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游客孙东亮说:“老街既有古风古韵,又有烟火气息,对我们年轻人十分有吸引力。”

丰富活动,流量与文化“共舞”

以天地为舞台,以建筑为幕布……“遇见十里”舞蹈精品展演在十里长街惊艳亮相。其中一个原创舞蹈《暖暖的姜汤面》,讲述了十里长街“姜香独韵”的文化传承故事,让市民沉浸式感受到非遗美食传承背后的魅力与意义。

路桥区培育十里长街历史文化街区文艺轻骑兵精品点位,推动文艺轻骑兵乐队常态化演出进十里长街历史文化街区,安排7支小分队乐队在河西牌坊、福星阁、大宋集市、月河坊小剧场等地标性建筑中演出,并鼓励乐队结合十里长街在地化创作主题作品,推动非遗元素融入演出,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曲艺之乡,路桥一直坚持用本土曲艺讲好本土故事,路桥曲艺馆目前已展演300多场演出。

走进群众,创作表演才有生命力。路桥区第二届曲艺市集首次走出曲艺馆,在十里长街市集中开展互动式曲艺表演,通过曲艺艺术年轻化与年轻人市集的融合的创意和活力尝试,让市民在轻松氛围中了解路桥曲艺文化,让曲艺回归街头,让年轻人走进曲艺。

今年“五一”假期,十里长街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43万人次,同比增长96.43%,位居浙江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第五位。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