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椒江这处老宅,竟有20余箱珍贵藏书
2025年05月16日 来源: 望潮客户端

近日,走进椒江横河陈村一处老宅——海滨书屋,也走进一段文化坚守的百年时光。

这里曾是陈梦赉的居所。他是颇有名望的中医,也是醉心治学的文人。他将治学与行医的信念,写进了十万卷藏书中,并亲笔编成《海滨书屋藏书目录》。

如今,其孙子陈时风继续守着一屋书香与一脉文气,还有20余箱藏书。

藏书:他的生命藏在书页里“爷爷的一生跌宕起伏,‘治学’贯穿了他的一生,一生在书写,一生在读书。”这是陈梦赉的孙子陈时风对他的回忆。

1906年出生的陈梦赉,家境寒苦。少年时只能依靠《康熙字典》《辞源》自学生字难句。为了谋生与求学,他走上教书之路。彼时电灯尚未进入乡村,夏夜以酒坛避蚊,冬日踏床抵御寒冷。柏油灯如豆,他挑灯夜读《古文观止》《四六法海》,课余广泛涉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逐渐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基。

1935年,他遵古训“不为良相,乃为良医”,弃教从医。又以一句“医者不可不读医史,犹如学者不可不读历史”令他醉心医史,最终著成《中国历代名医传记》《中华医史丛考》《历代名医诗选》等十余部著作。

陈梦赉一生藏书不辍,亲编《海滨书屋藏书目录》,所载藏书达10万卷,涵盖国学、医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那些年,一笔一画抄下的目录,一本本购入的旧书,不只是藏书,更是生活方式、修身之道,早已被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传家:一笔一画,皆是延续

“海滨书屋”的木匾高悬在老宅大堂,透着木香与岁月的痕迹,这里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屋内陈设沿袭旧貌,桌椅摆放整齐,角落桌台的花瓶插着风干的莲蓬。

老宅楼下有几个玻璃柜台,《台州名人传记》《医文存疑》等手稿仍整齐排列。墙上挂着一幅合影,是1983年“浙江省继承高级中医师学术经验座谈会”的留影,陈梦赉端坐其中,神色平和。

陈梦赉的一生,藏书、修书、著书,是为自学,也为后人。在他身边长大的孙子陈时风回忆,那不仅是勤读苦学的身影,更是一种沉静自守、修身齐家的文人气质。他用生活方式告诉身边人——如何与世界相处,如何修身、齐家。

老宅的书柜中,大多书虽已残破,但字迹清晰。通过翻阅《海滨书屋藏书目录》上下两册手稿,依然清晰可见书名、作者、刻印方法等标注,这些都是陈梦赉日复一日的成果。

他的习惯与态度,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人。

如今,他的孙子陈时风定期擦柜理书,习惯将老宅打理得井井有条,虽未刻意“继承”,却从未远离。“记得以前天气好的时候,爷爷常把旧书拿出来晒,仔细呵护,对书籍如此,对学问也是如此。”

在这些不动声色的举止里,家风被保留下来,不靠教诲,而是耳濡目染;不在言语中,却在日常里,沉静地传承着。

延续:在生活中续写文人精神

《海滨书屋藏书目录》和“海滨书屋”承载着陈梦赉一生的治学志趣,也体现着一种厚积而发、不事张扬的力量。这种气质悄然流入孙子陈时风的生活,让属于文人的选择在日常中延续。

那份与书籍相伴、与笔墨为伍的生活方式,悄然流进了陈时风的日常,以一种无声的影响改变着后人。陈梦赉一生秉承“但去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信条,这份静默的坚持,正是“海滨书屋”背后所蕴藏的文人精神。

“爷爷是个严肃的人,讲话不多,但他怎么看书、怎么生活,我都记得。”除了好好保存爷爷留下的古籍,陈时风也收藏画作。如今已退休的陈时风,仍坚持读书,在安静的日常中延续着文人的修身节奏,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陈时风自家书房中,爷爷与其他文人的书信被妥善保存着,其中台州本地文人卢敏政、叶舟、蔡涛等人的木刻本静静躺在书柜中。陈时风说自己不是收藏家,只是觉得这些“应该留着”,这一留,既是记录,也是延续。

一间老屋、几摞手稿、一段岁月,用最安静的方式与世界对话。一份来自家族深处的文化记忆,就这样在日常的节奏中被悄然延续……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