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随着鼓声跃动,院线电影《海边大奏鼓》在温岭石塘开机。接下来的半个月,剧组将在当地的渔船码头、远山近海、小箬岛等处进行拍摄。大奏鼓这个极具温岭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将被搬上大银幕,走向世界。
大奏鼓原名“车鼓亭”,随福建惠安渔民迁居流传到石塘,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奏鼓的表演形式为男扮女装,重彩化妆,每人手持木鱼、扁鼓、唢呐、汤锣、铜钹等其中一样乐器,并有大鼓伴奏,边敲边跳,表情诙谐、动作粗犷,神秘而不失韵味,被称为“中国渔村第一舞”。2008年,大奏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9月23日,大奏鼓登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舞台,成为暖场节目之一。

《海边大奏鼓》是一部儿童电影,属于中小成本电影,投资200余万元,讲述了箬山小学不同性格、成长环境的孩子们学习、传承大奏鼓,在一次次的练习、表演过程中,变开朗、变勇敢、变团结、变独立的故事,全方位呈现石塘的美好风光与人文情怀。
该电影的导演蔡廷,是土生土长的温岭人。“去年,我因拍摄一部电影到石塘镇采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深入了解了大奏鼓,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了强烈冲击,这是一项辨识度很高的艺术。”蔡廷说,“这么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我们讲传承,不仅要有代表性传承人,更要有新鲜血液的不断加入,这样才能更好地谋求发展。”本着这一想法,蔡廷在与编剧等合作伙伴商量后,将《海边大奏鼓》的故事剧情定位在小小传承人上,从孩子的角度,展现渔村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奏鼓项目的台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瑞标告诉小布,目前大奏鼓的专业演员只有十几人,业余演员也只有二十人左右。
“我们一直想把大奏鼓传承下去,进过校园、办过研学,也拍摄过小视频、纪录片。听到蔡廷导演说要拍电影的时候,我非常兴奋,这是大奏鼓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契机。”吴瑞标说,他跟队员们将全程参与《海边大奏鼓》的拍摄,让更多人看到原汁原味的大奏鼓表演。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