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中国美食大会》首播,台州这两道美食“香出圈”
2025年02月05日 来源: 台州文旅

2月3日17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美食文化节目《中国美食大会》,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CCTV-2)、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第一期。

在首期节目中,八位来自全省各地的美食制作大师惊艳亮相,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地道好味”。其中,来自台州的两位知名大厨——王加平与姚建军,率先登台亮相,他们以精湛的厨艺和独特的创意,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名厨璀璨亮相

展现烹饪艺术魅力

远洲旅业厨政总监王加平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秉承“烹无定法,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知味者贵”的烹饪理念,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餐饮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出品尽力做到有独特之处,在确保传统菜式优质保量基础上,菜点出品精细化,力求为宾客带来最佳的美食体验。

姚建军是“胡记·蛋清羊尾”门店的老板,也是非遗小吃蛋清羊尾的代表性创传人。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独家保留传统正宗做法。

“鲜嗒嗒、甜蜜蜜、糯叽叽”

的台州菜深入人心

在紧张而热烈的厨艺比拼环节中,每位参赛者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的烹饪创作中。经验丰富的王加平率先出菜,他手法娴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自信满满地献上了一道极具台州地方特色的名菜——家烧白水洋豆腐。

豆腐千千万,何以白水洋?是真心、真材、坚守和传承,赋予了这一方美味深厚的底蕴与不变的品质。优质的食材是美味的基础,家常的味道,唤起小时候记忆中的软嫩豆香,藏着最浓的乡愁,足以守护心中的人间烟火。

2023年1月,白水洋豆腐在浙江省“百县千碗”挑战赛24个豆腐菜品中脱颖而出,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及软、嫩、鲜滑的特点,一举夺得“十佳豆腐”榜首。

在台州临海,只要说起豆腐,食客们就会想到“白水洋”。它不仅是临海地区一道非常传统古老的食物,也是台州的代表美食之一。

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白水洋豆腐传承至今,白水洋镇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熟练地制作豆腐。

白水洋豆腐主打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其主要原料是本地产的优质黄豆,如“六月豆”,这种黄豆颗粒饱满,为制作豆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作过程中,黄豆需要经过浸泡、磨浆、煮沸、除沫、捞豆腐皮等步骤。与普通豆腐的制作过程不同,白水洋豆腐不添加任何凝固剂,而是采用老卤点浆的方式,使豆浆自然凝固。随后,通过纱布沥水和木制模具压榨,去除多余的水分,形成豆腐的形状。

白水洋豆腐入口有一丝淡淡的焦苦味(火烟气),这是由于煮浆过程中特意出现的少许糊底现象造成的,使其散发出特有的焦香。无论是家烧还是煨汤,白水洋豆腐都能保持其浓郁的豆香,让人回味无穷。

白水洋豆腐的口感丰富,久煮不易碎,久吃不会腻。它的质地相对粗糙,表面会有一些豆渣,但正是这种粗犷的口感,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品尝时,豆腐上的小孔吸足了汤汁,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鲜美的滋味。

白水洋豆腐的做法就有很多,油煎、油炸、清炒……不过最地道最适合冬天吃的,当然还是小锅慢炖了。

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于1921年居住临海时,在《冬天》里写的那句:“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热乎乎的炖豆腐,谁说和冬天不是绝配呢。

王加平说:“简简单单一道白水洋豆腐家常菜,入口微苦,吃的是我们一天辛勤劳碌,回味微甜,就像我们一家聚在一起的幸福生活。”

姚建军带来的蛋清羊尾,更是台州美食界中的“金字招牌”。在台州临海,说起蛋清羊尾,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少儿,几乎每一个人都吃过。

蛋清羊尾,最初名为“蛋白夹沙”,是唯一一道登上《中国菜谱》浙江卷的台州菜。

60年代初,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专家到各地采风,收集各地民间菜谱。他们来到临海选中了四个品种,其中之一就是“蛋清羊尾”。这道名小吃更是以中国名菜之姿成为了国宴厅菜谱。

制作蛋清羊尾需要取蛋清,用力打,打成雪花状,要能“立筷不倒”。取豆沙丸子,裹以这种“雪花”,入油锅炸,至三分嫩黄出锅,炸成拳头大小,因为它的造型有一竖翘起来,像极了羊的尾巴,故名蛋清羊尾。

姚建军总结蛋清羊尾的特色:“就是南方的心、北方的味、中原的形。”

以鸡蛋清、豆沙、干淀粉、糯米粉等为主要原料手工制作而成的蛋清羊尾胖乎乎、鹅黄黄的,口感绵软、香甜。

蛋清羊尾必须现做、现炸、现吃。冒着热气刚出锅的蛋清羊尾散发着蛋清过油后的酥香。滚圆娇黄的蛋清羊尾,金色的外表下是软乎的白、清甜的嫩,一点儿都不油腻。

现场,不少评委和观众惊呼,来自江南的蛋清羊尾和东北的雪衣豆沙非常相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东北的雪衣豆沙和临海的蛋清羊尾确实是一脉相承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蛋清羊尾最初是临海人在明末清初创造出来的美食。那又是怎么流传到北方的呢?

原来清军入关南下后携带了很多南方的厨师前往北方,厨师制作的蛋白夹沙一下子就俘获了北方人的心,还成为了清朝宫廷御宴上的风味美食。

在乾隆帝做太上皇时,御厨将蛋白夹沙带回到家乡吉林乌拉(吉林省吉林市),又成为了吉(林)菜。之后便逐渐流传开,成为了北方特色美食雪衣豆沙。

走在临海,无论是高档饭店还是街头小吃,你都可以看到蛋清羊尾的身影。这道甜点也是临海最受欢迎的“糯叽叽”。

位于临海紫阳街的“胡记·蛋清羊尾”门店,是中国美食地标保护产品。这家店上过中央台、浙江台,接受过多家栏目专访,在临海本地非常知名。来到临海旅游的游客,别忘了打卡这道经典小吃哦。

两道来自台州的特色美食,不仅以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更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赏。嘉宾们对临海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食材选择以及呈现方式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纷纷表示这两道美食不仅令人回味无穷,更是一次文化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据了解,为了助力扶持美食文化创新传承典型,勾勒中华饮食文化图谱,推进地域美食、中华美食推广,《中国美食大会》节目构建了融合现场评审、美味团、大众评审三个维度的美食评审架构,美食制作者们根据表现,获得不同级别的“星级厨师荣誉”。目前,《中国美食大会》还在火热播出中,更多台州佳肴等待解锁,“星级厨师荣誉”将会由哪些大厨摘得?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特色美食;台州;临海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