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清晨,立秋后的阳光伴着蝉的嘶鸣,轻轻浅浅地洒在农行温岭德明路支行的后院里,营业厅里窗明几净,超级柜台、海报机、叫号机等机器设备一字排开,与往常并无不同。很快,院子里开始热闹起来,停车棚下的车逐渐多了起来,营业厅里响起了叫号的声音、向客户问好的声音、点钞机的声音……一切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仿佛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此时,距离超强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温岭已经过去了4天,距离温岭德明路支行2米深的洪水退去过去了3天,但距离大家通宵达旦地抢险救灾才过去10个小时,只有墙上未干的水渍仍旧铭刻着那争分夺秒的60小时!
风雨中的守候,只为尽早开展救援
说起台风“利奇马”来袭时的情景,德明路支行负责人郭美晓仍然心有余悸。“行里为了我们安全,不让网点留驻值班人员,但是我们不放心,9号晚上8点多准备去网点把主机再抬高一点,可惜到半路遇到交通管制,已经不让进入该区域了。”
住得近的老员工郑建平接到郭美晓通知后,每隔几个小时就到网点查看险情,在当晚12点发现洪水距离室内只有10厘米的时候,郑建平准备靠自已一个人的力量把主机抬高,可惜现金区指纹仪线路已经短路,最终无法进入。
天亮以后,风力雨势逐渐减弱,郑建平已经被洪水困在室内无法出行。住得稍微远一点的王晓接过了查看险情的接力棒,她每隔几个小时就顶着风雨淌水到网点附近查看洪水情况,并及时在群里通报,以便于大家第一时间掌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洪水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到了11日早上7点,德明路支行的群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洪水退去,人可以进入了。”
泥水中的坚持,只为尽快开门营业
没有领导的通知,也没有谁的组织,11号早上8点来钟,德明路支行包括郭美晓在内的9名员工均赶到网点,迅速投入灾后自救工作。同时,温岭市支行的应急小队带着电工、科技人员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排除漏电风险后才允许员工进入抢险。
整个房间充斥着淤泥的臭味,地上是被洪水冲得横七竖八的木地板,再也无法正常行走;家具全部被水泡坏,木质的柜面、工作台吸饱水后重量增加了几倍;8台电脑终端、3台ATM机、3台超柜、1台转账机、1台回单打印机、1台海报机、1台叫号机全部进水,UPS、主机等均到了报废的程度。在查看险情和简单评估后,应急小组认为最快14号才能恢复正常营业。
为了抢在14号之前将所有灾后工作落实到位,该行倒排进度,制订了灾后自救时间表,11号清洗及搬空所有设备和家具、12号铺设瓷砖、13号整理收尾、14号正常营业。
作为一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郑建平看着这一群从未干过体力活的年轻人,主动挑起了指挥的责任、干起了最脏最累的活。“你去买水管,先把地上的泥冲掉。”“男同事跟我来,一起把设备搬出去。”“设备放这边、装修废料倒这边。”
一天内、9个人,所有的机器设备和家具均被搬到了室外!
12号铺瓷砖,13号搬家具、装设备、接线路,直到13号夜幕降临一切才准备就绪。在此过程中,小伙子搬重物闪了腰,小姑娘脚在水里泡得发了白,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黑暗中的坚守,只为心中不变的责任
由于进水和停电,3台ATM机均无法开启,而机器里还有130多万现金。如果晚上还不来电,就要人工守库了!
随着夜幕降临,通讯和电力还是没有恢复。往日热闹的街道进入了黑暗的沉寂,只有偶尔路过的车灯撕开光亮的一角。
简单吃过东西,大家席地而坐,均做好了一起守库的准备。看着满身泥泞的同事,运营主管叶丹一阵心疼:“不用这么多人都在,晚上我和建平在这里守着就好了。”
“对,你们小年轻都累一天了,都早点回去休息吧”郑建平说。大家这才发现他们两早就商量好留下来守夜的事情。
“如果明天还没电,我们两来守。”小伙子蒋宏烨和陈强说。
郭美晓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大家知道她家里有不满周岁的孩子,竟然不等她开口就把事情都安排好了。
夜逐渐深了,ATM工作间本来就狭小,加上停电与泡水,变得又热又闷又臭,只听得到蚊虫嗡嗡叫的声音。身上汗水和着泥水,更是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手机没网络,想看一眼新闻都不行。叶丹打趣说仿佛回到了原始人的生活。
就这样,两个人坐在凳子上靠着门,轮流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夜,蒋宏烨和陈强也这样守了一夜。
“辛苦点我们都不怕,怕的是万一出现损失,我们愧对农行和客户。”叶丹诚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