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于2009年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茶树,开始创业之路。图为4月25日下午,陈杰在自家茶场加工新收茶叶。记者杨辉摄
他们的创业路
陈杰第一次来到市就业管理服务局,这位即将大专毕业的学生给所有人的感觉是内向。陈杰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除了身体上的残障,他说话很费力。这也让他羞于和人交流。
2007年,陈杰在路桥一家企业工作,会计专业毕业的他做的是仓库管理。身边的人为他的现状感到满意,陈杰却说出“去创业”的想法。
2009年,在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的帮助下,27岁的陈杰在临海承包了150亩土地,种植茶树。2010年,他又利用自己有合作社的优势,把周边农户的土鸡蛋收集起来,转销给超市等单位。
合作社里,陈杰一人忙里忙外。他要面对每一位有意向的客户,慢慢地讲话,让对方听得更清楚些。村里人也经常看到,陈杰一个人踩着三轮车,将加工好的茶叶、鸡蛋产品运出大山,送往订购单位。
创业的艰辛,在残疾人身上也变得加倍,他们需要付出加倍的勇气和努力。
天台街头镇人倪相莲,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能行走。高二,倪相莲主动退学,之后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拿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的毕业证书。为了赚钱生活,她做过串珠子、彩灯等手工活,办过补习班,最终加入创业队伍,种植金银花。
从考察金银花的生长环境,到了解金银花的生长习性,从种植三亩试验田到记录生长过程,从承包100亩土地到采摘、烘干,每一个步骤,倪相莲亲力亲为。
试种时,倪相莲和丈夫除草、采摘,承包土地时,遇到不愿意的农户,她亲自上门去说服。到了金银花收获季节,过秤、烘干,每一道工序,她也和丈夫亲自把关。这些活儿,对于残疾的她来说,困难可想而知。
金银花种植成功之后,倪相莲又带动附近农户种植,她来收购,然后进行加工。在当地,她已小有名气。
最大就业热土是农村农业
上述两位的创业故事,是我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群体的典型代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对残疾人而言,有一份固定工作,意味着生活多了一份保障。“他们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固然温暖,但他们更渴望能像普通人一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赢得生命的尊严。”市残联理事长张加正表示。
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张加正一直在思考,能否通过示范性窗口建设,带动和提升全市的残疾人服务水准。
2015年12月3日,台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启动试运行。作为省内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这里成了残疾人创业就业的乐土。
方支敏如今成了名人,他种植经营的茶叶,是服务中心一块重要的“门面”。
方支敏今年50岁出头,说话有障碍。2005年,他在临海白水洋安基山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招募一批残疾人,创办合作社。经过10年的辛勤开垦,他的合作社生产出包括玄茶、喜茶、山茶油等系列农产品,还解决了几十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根据统计,常年固定工作的残疾人有12人,经常来打短工的残疾人有近50名。
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对于城市工作岗位的高度竞争,残疾人就业创业最大的热土是农村农业。目前,全市已有60多家残疾人扶贫基地,从事种养殖生产。
提高补贴,推行“互联网+”助残计划
记者从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了解到,在2015年9月下发的《关于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创业群体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其中对持证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行全额贴息。将创业补助和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合并为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重点人群(包括持证残疾人)创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正常经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的,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重点人群(包括持证残疾人)创办个体工商户或企业带动3人就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1年以上的,给予每年2000元的带动就业补贴;带动超过3人就业的,每增加1人再给予1000元补贴,每年总额不超过2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
2016年,市残联计划联同相关部门,出台《市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与市级残疾人种养大户标准及扶持办法》、《台州市市级残疾人阳光家园标准及扶持办法》等政策,提高相关补助。
在台州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记者还了解到,“互联网+”助力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是其中一种新尝试,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机遇。
近年来,我市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残疾人“造血”能力,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添翼”。
记者看到,服务中心专门设立残疾人电子商务中心,即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吸引一些有志于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
根据市残联的计划,2016年推进“电子商务助残计划”,积极发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全市计划培训残疾人参与电商就业创业900人。服务中心还特意设置了培训教室,不定期举办免费培训班和招聘活动,带动优秀残疾人学会网站开发、动漫设计、网店创业等新兴IT服务业。
延伸阅读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国外经验
美国:残疾人也与高尖端领域结缘
美国的基金会有专门的“职业和技术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记录了上万条案例,这些案例涉及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几百个职业,其中包括教授、法官、工程师、投资银行等。
德国:借助高科技力量扩展就业领域
政府专门设置就业服务机构,机构中有“呼叫中心”,专门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安置,跟踪事业超过一年以上的残疾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
新加坡:借助现代化专用设施建设促就业
实施“计算机再循环计划”,将二手电脑送给残疾人家庭,同时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帮助残疾人掌握计算机实操能力。
原标题: 残疾人就业创业,土壤在哪里?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