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有二宝,孩子就不会孤单,他们会学会相互关怀,他们更懂责任和担当。对于父母来说,二孩就是你给他3年,他还你30年的精彩……
前天,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似乎一下激起了无数70后,80后夫妇的再育激情——然而朋友圈里前天的全民欢腾后,到了昨天已衍生出诸多情绪,冷静后的思考,让很多人面对“生吗”,开始变得犹豫——生不生得出,会不会年龄太大?怎么生,会不会影响工作?生出来谁来带;生下来养得起吗?看问题的角度再广些,按照目前我们现有的医院资源,还有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社会能否承受二孩潮之重?
生或者不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感情问题了。政策的重大变动是决策层出于国家全盘和未来的审慎考虑,而作为一介小市民,二孩生吗,已变成了扎扎实实的生活问题。
当我没了想法
政策突然来了
韩女士(1971年生,儿子15岁)
我今年虚岁45了,前天晚上的饭桌上,我和我老公两个人说说笑笑地也讨论了二孩。
我的老家是浙西某城市,在杭州读大学后留杭工作。我和老公感情很好,一度觉得没孩子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后来经不住长辈催促,31岁的时候我生了儿子。在同龄的朋友同学中间,我算晚育的。
说起二孩,以前是我儿子催得厉害。儿子性格温和,从小到大,不知道跟我们念叨了多少回,“爸爸妈妈,再给我生个弟弟妹妹吧。”
但是我和老公都有兄弟,也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政策不允许,我们也没想违反。
我还记得我一直以“如果有弟弟妹妹就会来分走一半你的东西”来劝说儿子,没想到,小东西很执着,“我可以都给他玩”。我想,他是因为寂寞吧。去年儿子上中学以后就再也不催我们了,一来是功课忙了,二来我看他也绝望了。
再生一个的问题我想过,不过我想到更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外人看来,我儿子很优秀,在我眼里,却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想是因为我只有他一个,我把所有的要求和期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我容不得他有偏差。如果我能再有一个孩子,我想我会更宽容一些。
我已经45岁了,等到政策真正在地方上落实估计也要一年之后了,那么从身体条件上来说,我恐怕很难再经历怀孕生产,更何况这个年龄生产的安全性和孩子的健康比例都比不上年轻人了。而且,我也不想因为二孩再给我稳定而幸福的生活带来不确定因素。
政策来了,但对我来说,二孩已成梦。
小两口刚动心
老两口已经吵翻
朱先生(1980年生,女儿4岁)
我1980年生,有个哥哥,我老婆是温州人,有个弟弟。我们的女儿今年4岁。
女儿可爱又贴心,我万分满足。初闻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突如一夜春风来,平静的心再起波澜。
我老婆是温州人,从小亲戚朋友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她一直觉得孩子一定要多几个:有伴,亲热,大起来相互有照应,前天晚上她亲亲热热地跟我说,要不,再来一个。
所有的美好昨天就被冲淡了,小舅子在温州老家临时有点事情,丈母娘火速赶回,这下问题接踵而至:
女儿幼儿园谁来接?谁烧饭给她吃?
我单位比较忙,每天要晚上八九点钟下班,老婆是财务回家比较远,家里一台车是我在开,她一般都是坐公交车回家,到家起码6点多。一两天孩子的接送问题能解决,长久怎么办?
双方大人也不是没有商讨过,我父母年纪比较大,在老家照顾我哥的孩子,而且他们老俩口比较适应农村的生活。
而我的岳父还在做点生意,我女儿出生后都是丈母娘带的。
但是丈母娘有话在先,等到小舅子结婚生了伢儿,她就要回温州去了。
所以,当我们刚刚有了再生一个的想法,围绕谁来带,两边的老两口已经红了脸。
为二孩算了一笔经济账
顿时愁上眉梢
林女士(1976年生,儿子6岁)
我儿子6岁,我是个会计,也许是职业习惯吧,二孩政策一来,我算了一笔账,算着算着发现什么兴致都没了。
我老公是公务员,处级干部,我们家的住房享受了单位福利分房,没房贷。阳光工资以来,我老公一年收入满打满算15万元。我在私企做财务,一年税后收入10万,我们不炒股,没有其他投资性收入。
我以我儿子目前每年的开销来算:保险金1万(其中大病保险5000元,助学保险5000元);公办幼儿园学费,每个学期3500元,一年就是7000元;培训班1.5万元,其中钢琴培训班200元一小时,每周四个小时,一年下来一万元,不包括以后各种考级费用,另外是书画和围棋的假期培训班,一年的支出大约也要5000元。我儿子读幼儿园大班,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在上培训班,市场上的普遍费用都是200元每小时。
其他,每年两次旅游,孩子的费用大约1万元;吃穿我们算比较省的,一年1万元。医疗费,一年下来自我承担的部分大约5000元。
我们是普通人家普通支出,这样一算,一个孩子基本年消费是6万元。曾经还想要不要给儿子小学上民办,学费普遍是每年3万元,这样一来一年就要9万元。如果再生一个,那么老大民办可能就上不了了。
像我们这样一个年收入25万元的家庭,仅仅两个孩子的年均最低消费就要12万元。还不包括家里其他人的各种开销,老公父母在农村,医疗保障不算好,我们还要为他们留一笔养老钱,这么一算,我顿觉压力山大。
关于二孩,听起来是很美,但真的生不起。
原标题: 生还是不生,三个家庭心有千千结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