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名人馆王天祥展板
中国童子军团047印章
《小国民》(周刊)
1938年,日军南下,进攻上海。我军民誓死反抗,淞沪保卫战开始。日军疯狂地对周边各地进行狂轰滥炸,黄岩城里也难以避免。1938年八月初一,5架日机第一次轰炸黄岩城里,有十几处被炸;1939年2月16日,日舰出现在椒江,18日,炮轰海门,黄岩城里居民纷纷外出避难;4月,三架日机在黄岩城里上空轰炸;6月30日,5架日机在黄城上空轰炸,损失惨重;日机后又多次窜入黄城上空,对黄岩城里进行轰炸。其中两次把炸弹投进黄岩县立中学,一次是1939年7月22日,3架日机飞临黄城上空低回轰炸,黄岩县立中学“仰山堂”被毁,另一次炸弹投到学校东面的城墙边,炸弹没有发生爆炸。1938年秋天始,全校1000多名师生逐步西迁到灵石书院及山对面的头陀下岙崇法寺内进行上课,开始了黄中西迁灵石的历史。
抗战记忆·台州
黄中校友有空战英雄王天祥等
章云龙
1
西迁灵石成立童子军
西迁灵石,黄岩县立中学校(1939年改为黄岩县立中学)基本上有一个安全的教育、学习环境。民族危亡时刻,一批进步的教师群体也在不同时期进入黄中任教。学校成立童子军,进行军事化训练,为抗战储备人才。北大教授、校友张友仁在其《回忆黄岩中学》一文中写道:“抗战时期,除了从沦陷区来到黄岩中学(以下简称“黄中”)任教的一批沪杭名师之外,还有一大批原来在沪杭一带读书的中学生到黄中就学。他们给我们带来更多当时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使灵石的山谷里更加活跃,更有朝气。
上初中时,有童子军的组织和活动。黄中在国内是较早组建童子军团,所以它番号的数字也较小。“同时,学校也成立一些进步社团。如孙一之老师组织二十多个同学建立了“觉社”,意在唤醒学生反帝爱国之情。学生会主席林仲良同学组织“啸社”,意为仰天长啸于灵石山谷,长大后以身报国。军训时,军训教官定期把高中学生带到雁荡露营拉练。童子军教练组织初中生野外露营。培养学生守纪、吃苦的习惯。军事教官既教学生战术,也搞实战训练。如1940年、1941年、1943年均拉练到雁荡。1943年,童子军教练陈定华先生率领童军徒步雁荡,每个学生身背被服,腰悬日常用品,乐队带军鼓、军号,历时一周,行程三百余里。抗战八年,校友们通过各种方式抗日,在文化战线向掀起抗日的浪潮。更多的校友则投身抗日的主战场,捍卫民族的尊严,保家卫国。
2
出版了一批宣传抗日的书刊
抗战初期,黄岩出版了一批宣传抗日的书刊,如《抗战故事》,《报楣集》(作者为校友方正中、贺鸣声),《抗卫》(发行人张宝琛、卢奇琰,主编郑蕴三,1938年10月创刊);小国民周刊社的《小国民》(周刊,主编郭人全,1938年创刊),《力行》(半月刊,发行人刑震南,主编李洁夫,1939年2月创刊),《黑海文艺》(月刊,主编郑朔平,1940年创刊),也开办了新生书报社、翰苑斋、黄岩教育用品代办所、周顺天、洪宝斋、程文大、力行书店、家庭生活书店、浙台文化社等书店。1940年5月,校友贺鸣声、方中正等在海门组织《巨轮》木刻会,创作了不少战斗性很强的木刻作品,并刊出了2期《巨轮》木刻期刊。地下党负责人王槐秋为《巨轮》写了“巨轮开始转动了”的发刊词。在《巨轮》木刻集出版的同时,《农民识字课本》印刷发行。封面由王槐秋邀请方正中设计。以中共中央纪念抗战二周年的宣言中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作为封面和封底的题签,封面印有马克思和毛泽东画像。
3
“黄钟剧社”演出《绯色网的古痕》
1944年6月15日,“黄钟剧社”(抗日宣慰第一分队)在黄岩县立中学演出《绯色网的古痕》,宣传抗战。1937年初中毕业考入黄岩县立中学校的胡育琦1940年从黄岩县立中学毕业后,以《宁海民报》、《四明周报》和《宁波时事公报》等报刊作阵地,以浙东全民抗战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随笔、评论和诗歌等,如,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七年间》,这是一部救亡文学作品,热情讴歌抗日将士和民众,勇敢揭露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在当时浙东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一位以笔当枪的文化战士。1938年5月,黄岩成立了战时政治工作队。陈庭槐等校友为了唤起民众共同抗日,深入农村和山乡僻地,通过办民众夜校、女识字班、时事讲座、歌咏活动等形式宣传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揭发日寇惨无人道的暴行和卖国汉奸的罪恶,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唤醒广大民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陈庭槐后来参加新四军,解放后成为一名高级干部。
剧作家宋成志(1907 —1975),1944年至1945年担任黄岩县立中学训导主任,曾执导歌剧《农村曲》。这是一部用农民血泪写成的悲剧,激发广大观众同仇敌忾、誓雪国耻的雄心壮志,演出效果极佳,轰动整个黄岩。1945年,贺鸣声创作的版画《心诉》发表。该画于1947年被送往日、英、印、美、苏等国展览,此画收入1948年出版的《中国版画集》。这些珍贵史料,真实地记录了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当年为追求真理、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不朽功绩。
4
黄岩籍将领23人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一书中,抗战时期(1937—1945),中国军队黄岩籍将领有23人。
有关史料记载,1939年黄岩青壮年入伍抗战的有952人。1940年—1943年,黄岩青壮年入伍抗战有12997人,其中征入中央部队11207人,地方部队1790人,每年平均3249人。时黄岩人口52万人,其中18岁-35岁男性6万多人。《黄岩县政年鉴》(1944年)记载,抗战时本县有许多勇士在前线壮烈牺牲。
1943年8月,县政府决定将西园庙(今人民法院址)改为忠烈祠。入祠有军官6人,士兵266人。以陆军上将29军军长陈安宝军衔最高。公祭日,近8000人参加集会,礼节极为隆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92年来函:“在我馆馆藏档案中,已收集到你县抗日阵亡将士261名。”这其中,有不少是从黄中清献中学堂、黄岩县立中学校时期毕业的校友。
原标题: 抗战时期,23名黄岩籍将领驰骋疆场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