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洋张泾:拆违建让“地下河”重见天日
2015年06月10日 来源: 台州晚报 许灵敏/文 通讯员 王风华/图
【摘要】 东西为河,南北为泾。曾连接路桥南官河、双水河,全长1650米的洋张泾,由于历史原因,其中近一半河段被人为覆盖,形成河道市场,使之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河”。

  在洋张泾潘家桥附近,河水仍然黝黑,由于水面相对较窄,看得更加清楚,像墨汁似的,与漂亮的河岸形成鲜明反差。

  

  东西为河,南北为泾。曾连接路桥南官河、双水河,全长1650米的洋张泾,由于历史原因,其中近一半河段被人为覆盖,形成河道市场,使之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河”。

  “五水共治”开启,经过拆违、清淤、绿化等整治,洋张泾终于“重现天日”,不再“断头”。

  沿河居民期待将生活污水纳入排污管网,还原清澈河水

  历史

  从鱼塘到黑河,河道为市场发展“买单”

  “岁月沧桑,河流像时间一样,流淌着时代的色彩……”住在洋张泾畔良一村的退休教师应凡平,是路桥这条城区小河的历史见证者。

  昨天,记者来到应凡平家走访时,他用诗般的语言,描述了洋张泾的昔日美景。

  在上世纪80年代前,像一条绿色的小飘带,洋张泾穿越在良一村的田野上,河畔杨柳依依,河里鱼儿成群,小鸭戏水。每天,村民驾着小船,或运载农具和粮食,或张网捞鱼。

  “那时,河里的黄鳝多得很,村民只要花上半个时辰,一道佳肴就信手拈来。”老应说,因为这里水质好,河水清澈,鱼儿特别多,还有黄鳝,村民们都把小河比喻成“鱼塘”。

  “我还真没想到,这里曾是一条清澈的小河。”今年20多岁的李先生也是土生土长的路桥人,在他的记忆中,洋张泾却是另外一番情景,一直以来有的只是一排排的店铺和发黑发臭的小池塘。

  洋张泾在良一村境内约800米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河道沿岸开始兴起钢材市场,后来又逐渐发展成机电五金市场。人气最旺的时候,两个市场共设有摊位400余个。

  洋张泾靠近路桥老钢材市场与机电五金城。渐渐的,除路桥大道以南近100米为明河外,其余400多米全部被老钢铁市场和五金城覆盖。周边群众在上面盖起了一排排蓝色的小棚子,做着一些小生意,便形成了一道特殊的“蓝棚”风景。

  同时,为了方便经营,商户们还在河道上架起水泥桥,盖起了违法建筑,用来拓展经营区域,或是存放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拓展以后的区域,逐渐形成了“河上市场”,不仅让800多米的河床成了暗河,还影响市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存在诸多消防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钢材市场与机电五金城两个市场无疑是良一村的经济支柱,单年租金就达1000多万元,数十年来,村民也因此发家致富。

  市场的兴旺,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也大量集聚,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被随意排到河里,河水开始发黑。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洋张泾也就成了有名的“黑河”。

  “我们的富裕离不开市场发展。”

  “生活条件好了,现在反过来追求生活环境,尤其河道的干净。”

  “这是城市化当中的‘阵痛’吧,相信今后会‘两全其美’。”

  ……

  走访中,人们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对身边河道的伤害,有纠结,有感慨,还有更多的思考。

  整治

  掀“蓝棚”拆违建,“地下河”重见天日

  去年5月,我市开始“五水共治”。路桥区治水动的“第一刀”就是洋张泾。

  治理洋张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这条“地下河”重见天日,抹去人们“断头河”的印象;打通水系,激活流水,还原当年水清、岸绿的美景。

  但是,要掀开“蓝棚”,拆除已存在数十年的违章建筑,搬离“河上市场”,谈何容易。

  “这段河道处于闹市区,整治难度较大,整个工程从前期准备到实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说毫不亚于一个大型工程。”路桥街道“五水共治”办的一位负责人说,去年整治工程开始后,这里成了路桥治水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

  “从表面数据上说,洋张泾的整治,暂时要牺牲数千万元的产值,但这也是给老市场一次转型升级的机会。”曾参与整治的路桥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李兆伟介绍,由于规划合理,方法得当,尽管在整治中遭遇重重困难,但在半个月内就搬迁了400多个摊位,让他们进入新设置的五金市场。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为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涉及到的路桥街道和路北街道协同作战,与村里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做商户的思想工作。他们根据违法建筑的地理位置与拆除难易度,将“河上市场”分成三批搬离,让他们落户于新的五金城。

  “客源没走。”

  “生意还不错,现在摊位空间大,发展势头好。”

  昨天,记者随机向摊主采访,他们说,自搬离“河上市场”后,经营稳定,对相关部门的安排都表示比较满意,当初的许多疑虑正逐渐消失。

  经过近一个月的整治,洋张泾良一段的河床终于重见光明,可以透透气了。

  截止到今年5月底,洋张泾已经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整治,即河岸的砌石美化,恢复河道原生态面貌。

  昨天,记者从路桥大道边开始,沿着洋张泾河岸向南徒步,看到河岸的绿化基本完成,设置的体育健身器材、花坛、石椅等,俨然一个小公园。据了解,单洋张泾在良一村这段,两岸景观带改造花费就达150多万元。

  由此,洋张泾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身。

  期待

  纳污入管“清肠洗胃”,还原清澈河水

  借力“五水共治”,让曾经断流的“地下河”洋张泾重见阳光,昔日“河上市场”也得以转型升级,市民为此拍手称快。但是,洋张泾的河水状况,并未让市民满意和点赞。

  记者站在洋张泾潘家桥俯瞰,河水仍然黝黑,尤其是刚被掀开盖子的这一段,由于水面相对较窄,看得更加清楚,像墨汁似的,与漂亮的河岸形成鲜明反差。

  “不用检测,这里的水肯定属于劣五类。”应凡平说。

  记者采访时,许多热心村民围上来,一起探讨洋张泾成黑河的原因——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几乎全部排到河中,而且每家每户的化粪池管子也都直通到河里。

  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在上阶段整治中,相关部门将一些伸到河里的排污管进行堵截,但效果几乎为零。“能堵得住吗,现在的污水基本都渗透到河里了。”

  记者了解到,政府部门也正竭力解决洋张泾的黑臭问题,单在今年就进行了两次“清肠洗胃”,花了10万元进行生态补水,但效果也不明显。

  “不能做表面文章,还原清澈河水才是目的。”

  “整治应是系统的,要有始有终。”

  “如果不彻底纳污,洋张泾将永远是黑河。”

  采访中,当地村民表达了不少期盼,希望相关部门早作规划,对老城区早日实施纳污改造,逐步提高洋张泾的水质,改善区域环境。

 

原标题: 洋张泾:拆违建让“地下河”重见天日

标签: 市场 整治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