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民陆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现在商家促销多,店内摆放着各类促销广告,很吸引人,可一不小心,就着了商家的道,将优惠信息会错意,或者看漏了某些重要的字眼,致使消费者下意识做出一些错误的购买决定。
“前不久,我就遇到了这么件事。”陆女士说。
2人套餐148元省72元,到底是148元还是76元
陆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中午,她约了朋友在台州经济开发区东环大道上的必胜客欢乐餐厅就餐。一进去,餐厅的服务员很热情地招待了她坐下,并送来了餐单。
“服务员说,必胜客在每个工作日都有一个优惠套餐,并推荐给我。”陆女士说,“当天是周三,餐单上有个优惠套餐,上面写着2人餐148元,省72元起,我当时想,148元减去72元,这个套餐才76元,确实挺优惠的,而且还有披萨、饮料、沙拉等。”于是,陆女士便点了这个套餐。
用完餐,陆女士叫来服务员,交给服务员100元钱结账,服务员却称不够。“不是76元吗?咋不够了?”陆女士问。服务员解释,这个2人套餐是148元,已经省掉了72元,并不是在148元的基础上再省72元。
“我当时一听傻眼了,原来是我理会错了意思,不过这样的餐单,确实容易让人会错意的,点餐的时候,服务员应该解释一下。如果我早知道这个2人套餐要148元,我肯定就不会点了。”陆女士说。
全场2折起,“起”字太小让人以为全场都2折
无独有偶,椒江的李女士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李女士称,她前几天路经市区的欧尚超市东海大道店附近,看到有一家服装店的门口挂着一个打折优惠广告。
“我一看,全场2折,觉得这么低的折扣,确实很优惠,便进去了。”李女士说,难得遇到这么便宜的,便想着把今年夏天的衣服全买了,“我耗费了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试穿了很多套衣服,最后确定了买5件。结果买单时,价格却要2000多元,我一听吓傻了,怎么会这么贵,打2折后最多几百块钱啊。”
李女士说,后来她才发现自己搞错了,这家店店门口写的是“全场2折起”,只不过这个“起”字实在太小,很容易被人忽略,事实上这家店只有门口的几件衣服是打2折的。
“最后,我一件衣服都没买,超过了我的预算,只是看漏了一个字,耗费了我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李女士说。
律师说法
律师卢俊
突出噱头,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嫌疑
就如记者了解的情况一样,诸如“全场×折起”、“××钱,省×元起”等吸引眼球却暗藏“思维陷阱”的广告大行其道,对于了解情况的消费者来说,这些广告对其来说已免疫,不一定会中招,但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就会直接“中招”。
对于这些广告的特征,归纳起来一般就是以下几点:
1.优惠噱头大大突出,广告内容如此写:“全场1折起”。对于何为“起”,商家的解释往往是,全场的确有最低折扣是2折的商品(比如袜子、毛巾等本来价值就不高的小商品甚至是原来的赠品或者库存货),而“起”字的意思就是从2折开始优惠,每一件的商品折扣是不同的,有高也有低。所以“起”字一字包含了许多可说道的内容。
2.“条件限制”多,比如藏着的有效期(饮食消费赠卷的活动广告,有效期往往是不注明的,注明也往往是以极小的字体),比如藏着的使用限制(饮食赠卷,往往是有消费满××元,才可使用赠卷××元)。
3.尽可能地模糊概念,如本事件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服务员说,必胜客在每个工作日都有一个优惠套餐,并推荐给我。”陆女士说,当天是周三,餐单上有个优惠套餐,上面写着2人餐148元,省72元起,我当时想,148元减去72元,这个套餐才76元,确实挺优惠的,而且还有披萨、饮料、沙拉等。”
综上几点特征,不难看出,此类广告非常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这样的广告行为,显然是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原则是不符的,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嫌疑。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告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商家尽力突出噱头,也是合理的。所以在现今暂时缺乏有效的认定标准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认定这些广告或者是其中部分广告是违法的,实实在在是一件难事。因此,在此建议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应当仔细了解情况,特别是遇到此类广告时,更是一定要了解清楚实际情况,盲目消费,将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也提醒广大经营者,广告带有噱头,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噱头伤害了消费者感情,那损失将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诚信为本的经营才是正途。
原标题: “忽悠”式广告词你中过招吗?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