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遇上熊孩子,妈妈们会怎么做
2015年05月08日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徐洁朱平

  再过两天就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前,有一名叫啦啦的母亲,悄悄地在杭城父母圈里红了。

  啦啦的红不是因为有多了不起的育儿经,她的儿子蒜头,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少年、神通、小大人,而是每一个母亲都可能遇上的顽皮小子。

  在蒜头身上有着各种典型性男孩特点:好动、好奇、自作主张、倔强、学习不认真等等,他拆卸家里的各种小玩意,痴迷各种宠物几乎把家里变成了动物园,且不计成本地让父母花费万元救助流浪猫,他因为“想挣钱”而花样百出,一会儿赶走钟点工,要自己“做钟点工赚钱”,一会儿长途跋涉找外地同学借款,试图合资盘下一个门面店,一会儿又冒出辍学念头,要以台球为职业……

  看看,是不是像所有令人头疼的调皮蛋?总之,在蒜头成长过程中发生的那些糗事,给妈妈啦啦带去了很大烦恼。但在气得两眼发黑,恨不得苦口婆心耳提面命的同时,啦啦却始终记得要保护蒜头的某种“原生态”天性,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合理要求。

  是的,啦啦和蒜头不是这对母子的真名,他们是《蒜头的世界》里的主人公,也是著名作家袁敏自己教养孩子的亲身感悟。

  袁敏给《蒜头的世界》配了副标题:“快乐妈妈教育笔记”,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确确实实在她儿子身上发生过。与其它谈教育话题的书不同,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纪实小说,它不是概念化地告诉你教育理念,而是让你在阅读故事的快感中体悟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前几天,袁敏带着新书《蒜头的世界》去杭州的学校和孩子、家长交流,不少爸妈俨然把她当做了教育专家,提出各种育儿问题:孩子爱上兴趣班、却不爱学校课堂,怎么办?让孩子看30页书,他却只看了20页书,怎么教……对此,袁敏的答案是,孩子的成长没有固定模式,但遇到养育的问题时,爸妈不妨问一下自己:养孩子的过程中,你快乐吗?快乐来自什么?因何而起?有积极意义吗?

  自从知道袁敏把儿子成长的故事“集结成书”后,袁敏身边那群“妈妈”朋友们瞬间热闹起来。对袁敏来说育儿的经历是快乐的,在这些7080后妈妈们眼中又是怎样一种滋味?本周,钱报记者就请别人家的妈妈来说说蒜头和她们对快乐教育的看法。

  著名作家鲁敏:

  中国式父母都在经历爱与自由的博弈

  读完《蒜头的世界》,我就忍不住联络了袁敏,不为别的,只为好奇心作祟,想要看看这个可爱“蒜头”的生活原型。袁敏发来了“蒜头”的幼年照,也发来了在电视台实习的当下照,果真已是个健康阳光、眼神沉稳的年轻人了。

  我羡慕得直咂嘴,同时,也替更多像我这样的父母稍微轻吁了一口气。也许,我们的孩子并不尽如人意,但也充满令人惊叹的特质,正是一个个不安分的小“蒜头”。

  中国式的父母似乎越来越难做了。往前退个一二十年,老派一点的好像反而简单,大事小事父母说了算,孩子只管乖乖听话地执行就好,但此路近年显然渐渐不通了,父母们基本都受过现代教育,具有所谓世界性的眼界了,试图包容和鼓励孩子的天性,但真正实践起来,具体到中国的成长与教育环境,民主与专制的权重程度往往难以调和,不免深一脚浅一脚的,反而更加地举足难前、自相矛盾。

  最起码我就是这样的一种家长,而周围大部分父母也莫不困惑于此:管得紧了,觉得扼杀了孩子“可能性的”的潜力,管得松了,又怕削弱了竞争的斗志,从大的竞争环境里滑落下来,将来难以立足,所以时常在一长串儿不同的理念间打转:母爱,专制,自由、天性、放手……就像在走一条平衡木,尽可能地寻找最佳平衡点。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也会让她上很多辅导课,奥数、英语,现在想来有点遗憾,还不如去学点和学习无关的艺术培训。女儿现在念高二,之前有一阵她特别爱玩刻章,买了很多模具,刻一些动漫人物。我也觉得挺有趣的,但还是会忍不住想,这玩意儿既谈不上艺术,更不算特长,也不能带来什么艺术熏陶,是不是该管一管。

  所以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还是得牺牲某一部分,去实现另一部分。

  小“蒜头”们需要我们这些家长,能像书中的妈妈啦啦那样,在爱与自由之间,不懈而勇敢地不断博弈,最终替孩子,也是替自己,寻找到一个通往快乐未来的自我之路。成功不是我们的目标,寻找并成为真正自我,这才是。

  著名作家乔叶:

  教育的快乐来自焦虑、抓狂后的富足

  教育,真的那么快乐吗?作为老朋友,作为有一个“小蒜头”的妈妈(儿子年方16),我知道袁敏老师也有过很多焦虑、抓狂的时候。

  她也会像个救火队员一样,整天忙于扑火,一会儿被老师揪去训话,一会儿要面对可怕的成绩单。所以,教育的快乐,并不是我们单纯意义上理解的快乐,而是一种丰富的快乐,在处理完那些焦虑、抓狂后富足的快乐。

  现在很多妈妈是“晒娃党”,在朋友圈晒几张图片,觉得快乐,但那只是一种表层的快乐。啦啦的快乐,料就足了,它来自对孩子的欣赏、尊重、了解、体贴、倾听、陪伴,当然也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这份快乐,让我们这些妈妈们认识到,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是极其重要的。

  而有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太简单粗暴了,那对孩子是有害的。

  我儿子小时候画画,画一棵松树,我看到树冠上很大一片没有上色,心想,这小子一定是偷懒了,儿子被骂了,很委屈,“妈妈,松树上面盖着雪呢。”原来是我错了,孩子的视觉很独特呢。

  有一次,天下雨,一个孩子在路边看着水塘对妈妈说:“妈妈,地上掉下一片天。”我路过听到,觉得这句话太美了,那不是成人的语言可以说出来。后来我把它写进了我的作品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得向孩子学习。

  这时,也是快乐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

  喜欢“复制品”的妈妈,是偷懒的妈妈

  啦啦是个积极的妈妈。即便“蒜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她也像“打通关”一样地,随着各个事件的发生,沟通与解决,“蒜头”反而慢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宝贵品质,甚至歪打正着地远远超过了同龄少年。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的教育方式,最后都是以孩子的成功来评断的。

  比如早些时候的《哈佛女孩刘亦婷》,被很多家长奉为育儿宝典,那时女孩考上了哈佛,家长的教育方式就成了经验,但如果没考上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家庭的状况也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本书,可以成为育儿“教科书”,因为教育是个性化的,没有可复制性。

  但现在有些家长,却喜欢打造“复制品”。那些希望从家庭教育类的书籍中,找出一劳永逸的育儿攻略,那是偷懒的妈妈。啦啦的积极,就在于她很用心、用感情地密切观察孩子的细微动向,暗中修正,把家庭教育化为无形。

  所以家庭教育类的书如果看多了,也可能进入另一个误区。

  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不一样,前面提到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指考上名校,或是取得多大的成就。现在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也趋于多元。像“蒜头”这样的孩子,就挺招人喜欢。就连很多孩子也喜欢蒜头,即便自己不能做,看他做了也挺开心的。

  《蒜头的世界》责编刘佳:

  能让孩子任性的妈妈,现在真不多见

  蒜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中,我读着就不时会发出“哎呀,我儿子也这样啊!”这类感叹。

  现在,虎妈狼爸不奇怪,像啦啦这样肯听从孩子意见,留个空间任孩子做主的不多见。

  我儿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跟蒜头一样,调皮捣蛋有想法,不爱学习爱思考。这样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特别强。他们爱干点出风头的事,要跟老师顶嘴,喜欢质疑老师的决断,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不屑一顾,要么专门对着干,他们就是俗称的“熊孩子”。所以啦啦的所思所想完全引起了我内心的共鸣。

  但我认为,孩子的成长经历虽然有共性,但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个性的,没有人能复制别人的成功。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并不是问题解决手册,在自己遇到具体的教养问题时,没有书能给你参考答案。

  教育的过程一定是有苦有乐的,为什么说啦啦是快乐的,因为她是一个支持孩子梦想的妈妈,她见证了孩子为自己梦想奋斗、碰壁、抗争、屈服、再奋斗的过程。而我,也希望孩子能怀揣理想,快乐成长,这也是啦啦给我的启示。

 

原标题: 遇上熊孩子,妈妈们会怎么做

标签: 妈妈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赵静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