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林华与老师李子敏探讨音乐

傅林华近照
——记国家级“非遗”音乐传承人傅林华
记者王晓峰文/图
10年前,他毅然放弃月收入过万的鲜花事业,回到重新组建的台州海东方乱弹剧团(现浙江台州乱弹剧团)。
他潜心研究乱弹音乐,先后拜访乱弹老艺人160多人次,挖掘整理出400多条台州民间音乐。
在深得乱弹作曲精髓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创作了24本大小戏和4首器乐曲。其中不少作品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奖,乱弹传统戏《借妻》在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中获金奖。2014年,乱弹古乐联奏《赫日流辉》在浙江省传统戏剧器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他就是台州乱弹国家级“非遗”音乐传承人傅林华。
痴迷二胡,走上音乐道路
1964年的一天,6岁的傅林华如往常一样在临海的家中玩耍。突然从哥哥房间传来一阵萧瑟缠绵的器乐声,他循声而去,发现哥哥正在拉奏一种只有两根弦的乐器。
那天,傅林华第一次知道二胡,一下子被它的音色所吸引,继而萌生了学习演奏二胡的念头。那时,哥哥向台州资深二胡老艺人林小明学习,因为没有丝毫基础,傅林华更多的是在旁倾听。
听得多了,傅林华慢慢地也能演奏一些简单的曲子。上小学后,因为怕在家练习会影响到家人,他便在晚饭后跑到烈士陵园,独自在那练习。虽然相对于同龄人他的胆子够大,但毕竟这么小的年纪,面对天黑后的空山还是会怕的。有时东西落在山上,他都等到第二天才敢回去拿。
上初中之后,傅林华认准自己要走音乐道路,开始更疯狂地练习二胡。初二暑假,他利用打零工赚的钱在临海一中(现台州中学)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开始闭关修炼。每天天蒙蒙亮,他便起床带着热水瓶和两个馒头,到小房间里练习,直到天黑才从那里出来回到家中。
那时每天中午12点,广播都会准时播放二胡名曲。他总是在11点50分守候在电线杆下,等待从喇叭中传出美妙的音乐。
报考音乐学院,却被告知右耳失聪
一切都仿佛这么的美好。初三快毕业时,空政文工团来杭州招生。当时,傅林华的老师陈茂兴是空政首席二胡,在老师的推荐下,他顺利进入文工团,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但就在启程之前,他却被告知因为父亲曾是国民党少将而无法录取,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这并没有影响傅林华对音乐的热爱,两年后,他独自前往上海考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初试、复试一切都很顺利,当终于要圆梦的时候一个噩耗传了过来,因为右耳失聪,他没能通过体检。
原来在傅林华很小的时候,因爸妈忙于生计,他经常躺在地上哭,眼泪流进耳朵,导致发炎。送到医院时,医生在他耳朵上打了青霉素,直接导致右耳失聪。
但一直以来,傅林华并没发觉自己的耳朵与同龄人有何区别,直到这次的体检。回到家后,他沉浸在悲伤之中,整天关在家中,完全不碰心爱的二胡。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后,傅林华开始慢慢从中走了出来。“以前我也是一只耳朵,但照样比别人拉得好。我不说,也没人会知道。”这一瞒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右耳失聪。
进入乱弹剧团,创新乱弹音乐
1977年,傅林华进入台州文工团(现台州乱弹剧团)。好强的他知道要想比别人出色,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别人花4小时练习,他就要花上8个小时,常常练琴到深夜。凭借出色的二胡演奏技巧,短短两年时间,他就已经是乐队的主胡,每年的部队慰问演出,都担任二胡独奏。
随着接触的乱弹音乐增多,傅林华萌生作曲的想法。作曲不仅需要天赋,有一定的器乐基础,还需要扎实的作曲理论功底。从1980年起,他开始向乱弹老艺人李子敏老师学习作曲,同时自学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函授课程。
1985年,傅林华作曲的第一个作品《空花轿》,便荣获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银奖。“台州乱弹要发展必须要创新。台州乱弹有四大声腔,200多个曲牌,很多乱弹戏迷听完整场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乱,我要改变这种模式。”傅林华说。于是,在他的作曲中,主题音乐、人物音乐等都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饱满。
《荒魂》的诞生,让乱弹更有生命力
《荒魂》是傅林华1987年创作的作品,曾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作曲奖和优秀创意奖。该剧讲述解放前夕,三位女红军遭遇土匪,在残酷的环境里对革命事业百折不挠的追求。
“这个剧的主题音乐,我足足想了一个多星期。”傅林华说,“那天创作出主题音乐时,我非常激动,几乎是含着泪打电话给李子敏老师,告诉他‘找到了’。”
“在一片寂静中,突然响起气势磅礴的进军号,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到近,仿佛千军万马狂奔而来。突然音乐戛然而止,低音号响起,传达着全国人民即将解放……”聊起主题音乐,傅林华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略带激动地描述起脑海中的画面,使人身临其境。
“一个好作品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傅林华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时至今日,他唱起这首曲子仍会沉浸其中,感动不已。
“我们可以把人家好的东西吸收过来为自己多用,但无论怎么创新,都要保有台州乱弹原本的根基。”傅林华说,“正如老师跟我说的,你不走‘乱弹’,创作再好听也没用,只有能够代表自己的作品才能走得远。”
放弃鲜花事业,重回乱弹剧团
1987年,由于市场、制度等种种原因,乱弹剧团停演,处于瘫痪状态。傅林华也离开剧团,在临海崇和门广场开起了鲜花店。
“那时候,一个月至少能赚一万元。碰到情人节,一天就能赚上3万元。”回忆起那段时光,傅林华感慨万千,“那时候非常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直到2004年的一天,台州市文化馆的龚乐瑛找到傅林华,希望他创作一个乱弹小戏。虽然已经多年时间没有创作,但他骨子里对于台州乱弹的热爱却从未减弱,当场便答应下来。
傅林华将原先的乱弹资料全部翻了出来,在天台闭关一个月后,《打瓜园》诞生了。那年,该作品同时获浙江群星奖金奖和全国群星奖的铜奖。
2005年,在社会各界的呼吁和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和关爱下,停演多年的台州乱弹焕发生机,重新组建了台州市海东方乱弹剧团。台州乱弹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音乐,所以时任剧团团长的许定龙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傅林华。
一边是自己热爱的乱弹,一边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傅林华犹豫不决。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蒸蒸日上的鲜花事业,重新回到剧团,因为这才是他的最爱。
戏剧节中获金奖,挖掘56首传统乐曲
回到剧团后,傅林华首要任务就是作曲。10年来,他共作曲24本大小戏和4首器乐曲。其中,乱弹传统戏《借妻》在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中获金奖,器乐合奏《赫日流辉》在2014年浙江省传统戏剧器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为了完善乱弹音乐,丰富乱弹曲牌,傅林华曾先后拜访乱弹老艺人160多人次。2008年11月,他下乡搜集台州民间音乐,共挖掘整理386条民间音乐,其中49首由椒江文广新局刊印成书报送省非遗办公室。2014年,又成立台州乱弹民间传统音乐挖掘小组,通过采访42位民间艺人,挖掘了56首传统乱弹音乐曲牌和民间音乐。
而在二胡教学方面,自1984年至今,傅林华已教了800多名学生,其中50多人考上全国各大专院校。2006年、2009年和2014年,他分别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二胡教师。
原标题: 一生所爱唯“乱弹”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新闻爆料:0576-88906060,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